[《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6周年] 有效运用:服务经济 引领产业
发布时间:2014/6/3 23:06:54来源: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2014年2月,一笔总额79亿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让山东泉林纸业公司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制度的保障、政府的支持和银行的积极参与,盘活了这家以浆纸业为核心的大型企业。为抢抓市场机遇,该公司目前已启动一个年处理150万吨秸秆的制浆造纸综合利用大型项目。随着贷款资金逐步到位,项目基本建设也全面展开,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1.65亿元。

  2014年3月,一张“超硬材料产业专利导航图”,让正在建设之中的郑州市新材料产业园区看到了做大做强的希望。一系列专利分析、评议,使得郑州市新材料产业园区的创新技术路线逐渐清晰。园区及时调整招商策略,变“招商”为“选商”,将企业专利拥有量和技术创新方向等作为选商的头道门槛,将无专利、专利运用能力低、专利无竞争优势的企业直接淘汰出局。

  通过知识产权有效运用,促进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实现知识产权价值,一直是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的重要环节。《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6年来,一个个成功案例,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可以说,在我国经济发展总量不断增长、经济发展质量越来越高、经济发展结构日趋合理的背后,是我国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大幅提升的现实。

  专利导航:产业转型的“指路航标”

  “开展专利导航试点工程,为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董宏伟表示,2013年,东湖示范区共提交专利申请超过1.2万件,同比增长近17%,占武汉市企业专利申请量的50%,创下了历史新高。专利导航实验区的建设,促进了武汉东湖示范区光电子、光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今,“光谷”创造能力全面升级,助推开发区整体实力“硬增长”。在全国高新区最新排名中,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排名上升至第二位。

  “专利导航是专利制度在产业发展中的综合应用,也是专利战略在产业发展中的具体实施,更是知识产权战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呈现大幅增长,年增长率超过20%。截至2013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以及3种专利申请量已居世界首位,2013年,我国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达82.5万件,同比增长26.3%;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也跃居世界第三位。但专利运用的瓶颈还没有完全打破,以专利导航试点工程为着力点,开展专利导航,就是为了强化专利运用能力,助推产业发展。

  所谓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就是以专利信息资源利用和专利分析为基础,把专利运用嵌入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引导和支撑产业科学发展的探索性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推动重点产业的专利协同运用,培育形成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新模式。2013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了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等8个产业集聚区为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等5家行业协会为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集团)等35家企业为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1年来,这些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在专利导航试点工程中,均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移动互联网产业已形成规模,并涌现了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近10年间,这些企业提交专利申请累计超过11万件,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9.9%,专利数量在全国高新区中保持领先,近1年来的专利导航实验区工作更是让园区发展踏上了快速路。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则以生物医药产业见长,专利导航实验区相关工作启动以来,已经建立了生物医药大型研发平台和产业体系,初步完成药物品种专利研发布局。目前,上海张江示范区已形成新药产品260余个,获得新药证书超过50个,拥有有效专利的企业占生物医药企业总量的28%的大好局面。在苏州工业园区,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初步形成,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3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比超50%。目前,该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超37件,在江苏省处于领先地位。

  “专利导航试点工程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根据相关工作安排,国家知识产权局力争利用5年左右时间,初步形成专利导航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同时,加快推进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实施,对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转变,推动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质押融资:企业发展的“解困福音”

  254亿元,这是2013年我国专利权质押融资取得的成绩,相比2012年增幅达到80%。从2008年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以来,我国专利权质押金额已经累计达到638亿元。同时,另一项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专利保险,也在2013年取得了阶段性进展。2013年,全国有530家企业对1855件专利投保,保障金额达6438万元。数据增长的背后,是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地区、部门、金融机构以及企业的认可,日益体现出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企业真实的感受。从一家默默无闻的物联网企业发展到与行业大鳄正面交锋,温州创力电子有限公司之所以能快速崛起,正是源于温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第一单。苦于没有实物资产作为担保,该公司除依靠公司法人的住房抵押获得200万元贷款外,平日的大量资金只能依靠高额利息的民间借贷。2009年7月,该公司在温州银行成功获得专利权融资贷款800万元,极大缓解了资金压力,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目前,该企业已先后4次申办该业务,先后获得温州银行专利权质押贷款4笔,累计金额3320万元。近年来,该企业年产值成倍增加,2012年已破亿元,并在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厂房。

  像这样受益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的企业,河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黄布毅能够列举出很多。近年来,专利质押融资在河南省开展得有声有色。2013年,10余场银企对接活动接连召开,20余家企业专利质押融资额总计达到3.657亿元。“对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它们的资产就是专利,通过知识产权价值货币化,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保障作用,将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在黄布毅看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专利保险、专利作价入股等都是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体现,它们为处于融资困境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了“解困福音”。

  自2008年第一批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名单公布以来,这一惠及大量企业的政策得到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推动。为进一步解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出现的评估难等问题,2010年8月12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版权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评估管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知》,强调加快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协同工作机制,有效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在试点工作的带动下,2012年,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141亿元。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了商业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指引。迄今为止,在全国29个地区开展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投融资服务试点工作。在政策的带动下,各地结合自身实践,制定出台了切实可行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6年来,不断拓宽了知识产权运用途径,勾画着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美好前景。一系列事实证明,以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和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为代表的知识产权运用体系的完善,将对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进而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发挥巨大作用。(记者 王 宇)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