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评述
发布时间:2015/6/3 16:20:27来源: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编者按: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52.8(以2005年为100),较上年增长3.1%。分领域看,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成效指数分别为150.1、154.1、168.4和138.4,分别比上年增长4.2%、1.3%、2.6%和4.6%。表明我国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创新产出能力不断提高,创新成效显著增强。针对报告反映的差距,提出当前持续提升我国创新能力的应对之策。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1],本文对报告进行全面分析,同时提出运用知识产权提升我国创新能力的关键对策。

  一.中国创新指数概况与展望

  (一)中国创新指数情况概述

  一是创新能力持续提高。2013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52.8,较上一年增加了3.1%。其中,四个分领域指数均较上一年有所上升,创新成效指数增幅最大,为4.53%,其次为创新环境指数,增幅为4.24%,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投入指数分列第三和第四位,增幅分别为2.56%和1.25%。2005年至2013年,中国创新指数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率为5.44%,四个分领域指数同样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创新产出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环境指数和创新成效指数年均增长率依次为6.7%、5.5%、5.2%和4.1%。表明我国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创新产出能力不断提高,创新成效显著增强,总体来说我国创新的发展势头良好。

  二是创新环境持续优化。2013年创新环境指数为150.1,较上一年增长了4.24%,增速位列创新成效指数之后,排第二位。其中,五个分指数三升一平一降,其中,享受加计扣除减免税企业所占比重分指数增幅最快,为8.55%,表明政府创新政策为企业创新营造了很好的氛围,受惠企业覆盖面扩大,国家对创新的间接财税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其次是人均GDP分指数与经济活动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分指数,增幅分别为6.86%和6.83%。表明我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并且经济增长能够很好的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劳动力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创新人力资源情况日益改善。信息化指标分指数与上一年持平,为128.4,科技拨款占财政拨款的比重分指数略有下降,比上一年下降0.9个点。

  三是创新投入力度继续加大。2013年创新投入指数为154.1,较上一年增长了1.25%,在四个分领域指数中增幅最小。其中,六个分指数四升两降,每万人R&D人员全时当量、基础研究人员人均经费、R&D经费占GDP比重和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四个分指数均呈现上涨的趋势,增幅最大的是每万人R&D人员全时当量分指数,较上一年增长8.27%,说明创新主体对R&D人员投入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人力的投入规模和强度显著增强。基础研究人员人均经费分指数较上一年增长5.67%,说明国家在加强原始创新能力上不断做出努力。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和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所占比重两个分指数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9.11%和1.85%。

  四是创新产出能力不断提高。2013年创新产出指数为168.4,较上一年增长了2.56%,说明我国创新产出能力不断提高,创新产出成果丰硕。其中五个分指数三升两降,其中,增幅最快的是每百家企业商标拥有量分指数,较上一年增长12.7%,在全部21个分指数中也是增长最快的,说明企业自主品牌拥有量和自主品牌的经营能力显著提升。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技术市场成交额分指数与每万人科技论文数分指数的增幅分别为8.91%和0.84%,说明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规模在不断加大,技术市场交易活跃,为加快创新成果的流动奠定了基础。此外,每万名R&D人员专利授权数分指数与发明专利授权数占专利授权数的比重分指数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2.95%和5.46%。

  五是创新成效显著增强。2013年创新成效指数为138.4,较上一年增长4.53%,在四个分领域指数中增幅最大。其中五个分指数中,增幅最大的是劳动生产率分指数,增幅为11.47%,在全部21个分指数中增速位列第二,说明创新对工业经济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次依次为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单位GDP能耗、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货物出口额的比重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四个分指数,分别为4.3%、3.83%、1.85%和1.74%,说明创新对产品结构的调整效果继续显现,科技竞争实力不断增强,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新进一步提升了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创新也有助于降低能耗,对节约能源起决定性作用。

               

  从全部21个分指数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15个分指数呈上升趋势,5个分指数呈下降趋势,1个分指数与上一年持平。15个上升的分指数中,增幅最大的是每百家企业商标拥有量,增幅为12.7%。5个下降的分指数中,降幅最大的是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降幅为9.11%。

  (二)我国未来创新能力判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2005-2013年间,中国创新指数和四个分领域指数(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创新成效指数)均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44%、5.21%、5.55、6.73%、4.51%,按此趋势预测,到2020年,中国创新指数将达到221.44,为2005年的2.2倍。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到2020年,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根据《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的年均增长率判断,到2018年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2.61%,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60.29%,提前完成预期目标。

  二.报告的意义与局限性

  (一)报告的意义

  随着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快,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的意义日益凸显。《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构建一套综合性较强的、可量化的指标体系,较为全面的评估了我国创新活动与创新能力,是反映我国创新能力的重要风向标,也是推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际需要,对我国的创新实践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以2005-2013年我国的创新能力作为评价对象。通过对各指标的评价分析,有助于把握我国历年总体创新能力和各领域创新水平的变化,明确未来发展趋势,指出存在的缺失与改进方向,为政府决策提升国家竞争力提供参考。

  (二)报告的局限性

  1.指标选取方面

  从指标总量来看,全球创新指数(GII)研究涉及7个领域共81个指标,欧盟创新指数(EIS)研究涉及8个领域25指标,中国创新指数研究(CII)涉及4个领域共21个指标,包含指标数量相对较少。从指标覆盖面来看,全球创新指数(GII)研究和欧盟创新指数(EIS)研究涉及了企业外部的主要创新驱动力、创新过程中企业的表现和创新的中间结果以及创新结果和成效,中国创新指数研究选取了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每万人科技论文数、发明专利授权数占专利授权数的比重等重要传统指标,但是未完全纳入人力资本、基础设施、金融支持等多元化指标。可见,中国创新指数研究包含指标数量相对较少,且覆盖面较窄。

  2.指标测量方面

  中国创新指数研究(CII)采用“逐级等权法”进行权数分配,忽视了指标体系中不同指标对创新活动的不同影响程度,不能科学地反映不同指标对我国创新活动影响的差异性。其次,中国创新指数研究(CII)忽视了不同指标之间计量单位不同的问题。欧盟创新指数(EIS)研究采用综合指数法,统一计量单位,同时通过标准化、赋权等步骤对指标进行统计。全球创新指数(GII)研究采用正负标准化的方法,统一计量单位。同时,使用蒙特卡洛模拟和多模型方法对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进行检验,使结果没有系统性偏误。因此,在指标测量方面,中国创新指数研究(CII)还需进一步完善,借鉴全球创新指数(GII)研究和欧盟创新指数(EIS)研究的做法,对不同指标进行标准化,设置合理的权重,构建更加科学的指标评估体系。

  与此同时,研究对象的选取上也存在差异。全球创新指数(GII)研究与欧盟创新指数(EIS)均是对国家和主要经济体间的横向比较,横向比较能够明确各国的优势与差距,对创新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中国创新指数研究(CII)选取2005-2013年的数据,对我国创新能力进行纵向比较。这种纵向比较最大的缺点在于,很难定位我国的创新能力在世界范围的位置,难以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随之,产生了另一问题,缺乏明确的指标数值范围界定,难以把握创新发展程度。目前,仅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有相关表述,到2020年,“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低于30%,“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人世界前5位等4项目标。中国创新指数研究(CII)还应进一步完善,加入国家与主要经济体之间的比较,从而明确我国创新能力的现状。

  三.提升我国创新能力的应对之策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科技发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2013年,各类企业R&D经费为9075.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5.7%;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1781.4亿元,增长15%;高等学校经费856.7亿元,增长9.8%。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占全国经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为76.6%、15%和7.2%。2013年,人均GDP由上一年的39544元增长到43320元,增幅9.55%,与GDP的增幅基本持平,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我国每万人科技论文数产出由151.78万篇增长到154.46万篇,增幅1.77%。新产品销售收入由25571万元增长到31229.2亿元,增幅高达22.13%。说明新产品能够被成功推向市场,满足市场需求,创新能很好的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为企业带来更多收益。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也由6011.7亿美元增长到6603亿美元,增幅为9.84%,占货物出口总额的比例由4.65%增长到4.82%。表明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同时,我们更应重视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2013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由21.71万件下降到20.77万件,降幅为4.33%。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占专利申请授权总数的比重也由17.3%下降到15.82%。这也体现出我国发明专利所占比例有所降低,授权专利结构比例不合理。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应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转移,尽快使新技术从研究室走向工厂,促进其市场化与商业化。

  二是提高专利质量,优化专利结构。专利质量的提升不仅涉及到法律、技术和管理等多个层面,而且包括从创意产生到专利授权的各个环节。对于企业而言,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水平,加强自主创新意识。在法律层面,严格控制专利审批的各个环节,保证专利质量。同时,确认创新主体不可侵犯的地位与合法性,提升创新者研发高质量专利的积极性。

  三是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促进创新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加强与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的构建,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法院的建设,缩短侵权诉讼周期,降低被保护者的成本,维护被保护者利益,加大侵权处罚力度,提高侵权者的成本。

  附录一:指标解释

  中国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通过计算创新总指数反映我国创新发展总体情况;第二个层次通过计算分领域指数,反映我国在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效4个领域的发展情况;第三个层次通过上述4个领域所选取的21个评价指标反映构成创新能力各方面的具体发展情况。

  指标一:创新环境

  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为知识的创造与传播提供适宜的氛围,有助于促进我国创新成果的产生与转化。创新环境领域主要反映驱动创新能力发展必备的人力、财力等基础条件的支撑情况,以及政策环境对创新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共设5个指标,分别为经济活动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人均GDP、信息化指数、科技拨款占财政拨款的比重、享受加计扣除减免税企业所占比重。

  指标二:创新投入

  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需要持续积累的过程。持续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对技术创新实现的超额经济利益的追求,创新主体对创新收益的预期直接决定了其对创新投入,创新收益取决于创新投入。创新投入领域通过创新的人力财力投人、企业创新主体中关键部门的建设情况以及合作情况来反映国家创新体系中各主体的作用和关系。共设6个指标,分别为每万人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占GDP比重、基础研究人员人均经费、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所占比重。

  指标三:创新产出

  创新产出领域通过论文、专利、商标、技术成果成交额反映创新中间产出结果。共设5个指标,分别为每万人科技论文数、每万名R&D人员专利授权数、发明专利授权数占专利授权数的比重、每百家企业商标拥有量、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技术市场成交额。

  指标四:创新成效

  创新成效领域通过产品结构调整、产业国际竞争力、节约能源、经济增长等方面,反映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共设5个指标,分别为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货物出口额的比重、单位GDP能耗、劳动生产率、科技进步贡献率。

               

  [1]本报告资料与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www.stats.gov.cn/


  (本文仅代表研究基地专家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