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7/3/10 10:46:21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报告摘要】

  强化创新引领,新动能快速成长。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落实和完善“双创”政策措施。部署启动面向2030年的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新设6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技术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上升到56.2%,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专家解读】

  大连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陶鑫良

  过去的一年,我国坚持创新引领,转型升级,新动能与传统动能比翼双飞,相辅相成,创新与知识产权共同支撑起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与新天地。一年来,我国创新引领在保障就业、促进创业、提升企业、融合产业等方面发挥出了异峰突起、新锐牵引的能动作用,而“互联网+”则是新动能的主要基石与核心元素。2016年是推进我国“互联网+”行动及大数据发展十分关键且富有成效的一年,以此为龙头,优化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工具及应用,发展分享经济,加快培育新动能。一方面通过锐意进取,催生了诸多网络运营与分享经济的新业态;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与大数据运用,推动了传统行业及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我国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不但继续提升“互联网+服务”,同时又进一步延伸了“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工业”等领域;这体现在如手机、电视及智能家电,以及共享单车、物联网等领域。

  在强化创新引领的新形势下,我国通过完善和落实“双创”政策,有效地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推动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了南北呼应、京沪连动的局面。同时,作为科技创新与新动能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去年的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技术交易额也超过1万亿元,进一步巩固了知识产权大国地位,有力支撑了创新驱动发展,可以说是“华夏创新快进程,继往开来新动能。‘互联网+’大数据,春华秋实又一春”。

  【报告摘要】

  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保护产权就是保护劳动、保护发明创造、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要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激励人们创业创新创富,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对于侵害企业产权的行为,必须严肃查处、有错必纠。

  【专家解读】

  中国科学院大学法律与知识产权系主任  李顺德

  这里讲的产权,当然也包括知识产权。从根本上讲,知识产权制度是产业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证明,要想发展市场经济,知识产权制度是基础支撑之一。市场经济特别重视人的劳动和创造,而知识产权制度就是对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提供制度保护。要发展经济、科技、文化,既离不开人类的智力劳动和创新成果;也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势在必行。创新发展,还意味着转变观念。以往,人们都比较看重有形财产权,一些经济考核指标也是只看有形财产。但近年来,通过市场经济实践,促使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高。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也推动着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步伐。无论是依法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还是激励人们创业创新创富,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都需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只有夯实制度建设的基础,市场经济才能如虎添翼,加快发展。

  【报告摘要】

  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专家解读】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刘海波

  这段话的内涵,在于创新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关系。我国一向重视实体经济,将其视为发展的根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此加以突出强调,意蕴深远。从国内看,近年来,虚拟经济蓬勃兴起,吸引了大量资源投入其中。但是,作为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的经济基础是制造业。离开了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也难以长久。从国际看,德国4年前就提出“工业4.0”,拉开了新一轮全球制造业竞争的序幕。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经济体都纷纷制定战略、出台政策,力求在新一轮制造业竞争中抢占先机,构筑优势,谋求更大利益。在这样的国内国际和时代背景下,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是当务之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文件中多次指出科技创新是创新的重点,知识产权是创新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因此,只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才能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也是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涵。

  【报告摘要】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切实落实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落实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

  【专家解读】

  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  唐恒

  这段内容传递了三个方面的信息,一是明确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对振兴国家发展根基的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把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进行了紧密挂钩,列入了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第一要任。二是明确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方向,支持基础研究和原创研究,夯实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支持建设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强化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保障。三是明确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路径,推进创新改革,落实改革政策,出台具体措施,特别是把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科研环境列入工作重点之一,这无疑是一大亮点。

  近年来,我国先后通过修改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其配套政策等,初步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体系,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科研人员创新提供了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强调的,是让科研人员安心放心专心开展科研,这既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也需要有关各单位结合实际,在科技成果的使用、收益和处置等方面积极探索,出台更多满足科技人员实际需求的激励措施,为广大科研人员创造安心科研的环境。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督促落实相关政策,确保科研人员收益,为广大科研人员放心搞科研提供基本保证;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简化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探索引入科研管理的社会服务,把科研人员解放出来,让科研人员有更多精力专心搞科研,充分发挥科技人力资源的效益,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知识产权强国作出新贡献。

  【报告摘要】

  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实施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广聚天下英才,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定能成就创新大业。

  【专家解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  吴汉东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蕴涵着三层深刻含义。第一,是要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当前,我国发展的大背景就是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知识产权要为创新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同样需要加快深化改革的步伐,落实中央要求,适应发展需要。特别是2016年12月,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和《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对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的方向和路径,以及推动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的明确要求。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不仅是建立一种与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相匹配、与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相一致、与国际运行规则相接轨的集中管理体制的需要,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更是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第二,是要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体系,这就需要我们按照《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等文件的要求,贯彻落实相应举措,破除障碍,取得成效。第三,重视创新人才、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要不断健全与完善激励人才和职务发明的体制机制,焕发发明创造积极性,催生创业创新热潮,凝聚经济创新发展新动能。其实,深化改革、完善体系、重视人才之间,都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都是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所述,意义重大。

  【报告摘要】

  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专家解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

  孙国瑞

  当今的国际竞争,更多地体现在高技术竞争、新兴产业竞争上,竞争的焦点就是知识产权。新兴产业本身就是知识产权高度密集的产业,对知识产权的依赖性特别强。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兴产业而言,谁拥有更多知识产权,谁就拥有了制胜的法宝。因此,各国都在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及研发力度,以期拥有更多更优的知识产权;不断完善国际专利布局,期待拥有更为强大的产业竞争力;不断加强知识产权运营,以求在业界竞争中拥有更多话语权。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近年来高度重视这一工作,不仅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若干意见》,而且《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等重要文件中,都提出要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为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因此,以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为指引,实现知识产权由大到强、由多到优的转变,既可为新兴产业发展构筑坚实的基础,也能为经济动能转换、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报告摘要】

  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强基、重大装备专项工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完善制造强国建设政策体系,以多种方式支持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专家解读】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许春明

  传统产业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中依然举足轻重。但是,传统产业的劳动密集型、低端组装加工型、能源消耗型模式已严重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改造提升势在必行。就知识产权而言,传统产业是国内知识产权纠纷的多发地和国际知识产权壁垒的集中地,其改造提升正受到严重制约。

  目前,国内传统产业无论在知识产权的数量积累和布局上,还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上,相对于跨国企业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传统产业的知识产权纠纷不断,占据知识产权优势的跨国企业以知识产权为工具,向国内企业发难已是司空见惯。同时由于传统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力也都参差不齐,导致传统产业创新动力不足,严重制约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在国际贸易中,传统产业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包括美国“337调查”在内的知识产权壁垒,影响了相关企业“走出去”。

  因此,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焦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离不开知识产权。我们应该按照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加快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模式变革,以创新求发展、以知识产权求竞争力提升,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报告摘要】

  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要不断引向深入。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鼓励大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加强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支持,打造面向大众的“双创”全程服务体系,使各类主体各展其长、线上线下良性互动,使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

  【专家解读】

  李顺德

  这段话内涵深刻,主旨明确。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缓慢,我国经济也正处于爬坡过坎的阶段,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双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体现,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过去几年来,我国有关主管行政部门加强了政策引导、措施保障,“双创”获得蓬勃发展,一方面催生了大量自主创新的成果,从中涌现了大量知识产权,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也为“双创”及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由此形成的良性循环效益明显。因此,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发展“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打造面向大众的“双创”全程服务体系,这些重要举措都为知识产权工作带来了新的命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这些论述,在充分肯定“双创”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对新形势下“双创”的开展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并强调要让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知识产权工作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发挥日益重要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必须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既要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优势保护好创新成果,又要运用好知识产权,充分发挥出其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功能,为科技、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这是创新发展的要求,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报告摘要】

  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专家解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曹新明

  当前,世界经济局势云谲波诡,也是中国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重要节点上,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在激励创新的前提下,培养工匠精神。其一,工匠精神是创新的基石。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但是如果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就难有质量和效益可言,难以体现其精神实质。其实,要精益求精,量质齐升,就必须在传统的技术和工艺上不断创新,寻求突破,以自主知识产权改进技术和工艺,提升质量与效益。其二,工匠精神蕴含着创新发展的内涵。可以说,工匠精神的内涵有继承,更有创新。追求技术、工艺细节的完美与极致,必然要在其中注入创新的元素,带来创新的活力。正是众多“中国工匠”数十年如一日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凭着专注和坚守,靠着钻研和创新,才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奇迹。其三,工匠精神是打造“中国品牌”的路径。在这个创新发展的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需要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体系建设,才能为“中国工匠”营造良好的创新土壤,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环境,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也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报告摘要】

  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快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建设,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实现优势互补。

  【专家解读】

  刘海波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与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举措,与国内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一起构成了我国创新发展的新格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都处于发展中阶段,因此,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取得信任,谋求共赢,至关重要。国际产能合作是国际经贸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贸易合作、投资合作、劳务合作、科教合作的综合体,自然涉及到装备、技术、标准、服务等诸多方面,与知识产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知识产权制度提供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因此,“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产能合作,需要在合作思想、合作战略和合作措施中,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谋划。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产能合作明确讲到的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都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而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的广泛深入应用,知识产权制度面临着诸如数字、网络等新兴领域权利形式的挑战。因此,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要做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制度协调工作,还要做好相关的新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任重而道远,且行且创新。

  【报告摘要】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创作,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专家解读】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

  林秀芹

  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背景下,发展由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增强我国软实力、进而带动硬实力增强的切实之举。如果说文化产业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那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就是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有力支撑。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依托于不竭的创意,另一方面也受益于信息技术的助力。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对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创作,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创新发展的新形势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当今世界的竞争,更多的是创新、智慧的竞争,智库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对外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源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其宝贵价值所在,尽早出台与现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有效衔接的保护机制,加强保护利用,推动创新发展,发出中国特色的“好声音”。

  (报告摘要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整理,本版文字由赵建国、吴珂、杨柳、徐子航采写)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