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2016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上)
发布时间:2017/3/31 10:28:00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编者按

  法治政府建设,是造福民众、迈向强国的基础。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近日出台的《国家知识产权局2016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总结了全局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方面作出的积极探索和积累的诸多经验。本报将分三次刊出报告,力图为读者呈现国家知识产权局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新进展、新举措、新突破、新亮点。

  201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下称《纲要》),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作的基本准则,围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积极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局各项工作法治化,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一、高度重视、统筹谋划、夯实工作基础

  (一)全局高度重视

  国家知识产权局一直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工作。《纲要》颁布以后,局党组认真组织学习领会《纲要》精神实质,邀请有关专家对干部职工进行专题培训。2016年初,局普法工作会议对全局学习《纲要》进行专门部署,各部门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落实《纲要》精神和各项要求。

  (二)制定实施方案

  为抓好《纲要》的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及时启动《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起草制定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提出42项主要任务,并逐项进行任务分解,明确具体职责分工、时间进度和成果要求。《实施方案》经局务会审议后在全系统印发实施。

  (三)建立工作机制

  为充分发挥局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政府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局党组书记和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形成党组统一领导,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同时,完善法治联络员工作机制,建立起一支法治联络员队伍。2016年,建立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组,由局条法司牵头,局机关党委、纪委和各综合管理部门指定骨干人员参与,具体研究协调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工作。

  (四)加强理论研究

  国家知识产权局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的理论研究,先后组织开展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基本法、新业态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等重大基础性课题研究,在软科学研究项目选题立项时注重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法治政府建设打下理论基础。

  二、依法全面履行管理职能

  (一)完善宏观管理

  2016年,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是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正式启动。二是知识产权规划首次纳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十三五”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顶层设计总体完成。三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组织协调机制取得重大突破。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升格为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召集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由28个扩大为31个。此外,组织制定《2016年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推进计划》,编制《2016年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推进计划》等重要政策文件。

  2016年,三种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346.5万件,同比增长23.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为133.9万件,同比增长21.5%。发明专利审结67.5万件,平均审查周期稳定在22个月。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超过4万件。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件。审理专利无效案件4100件,同比增长12%。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达到4.9万件,同比增长36.5%。新增专利权质押融资额达436亿元,在质押专利项目融资金额达到1045亿元。各类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首期募集资金42.8亿元。知识产权贯标企业达到1.8万家,涌现出一大批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015年底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就“专利代理人资格认定”和“专利代理机构设立审批”,以及“专利申请受理和审批”行政确认事项中的子项“向外申请专利保密审查”等3项审批事项形成权力清单,并在局政府网站公开。围绕取消专利代理机构设立办事机构、专利代理机构设立审批初审这两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审批事项,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发布相关公告和通知,明确具体要求和措施,强化后续监管,做好工作衔接,将取消工作及时落实到位。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强专利代理行政审批制度建设,制定审批事项服务指南,就专利代理机构设立审批程序实行告知承诺制。积极落实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上网公开的要求,完善专利代理管理系统,在政府网站上开设专栏,及时公布有关行政审批事项的相关规定、办事流程和相关表格,并实时公布专利代理机构名录和专利代理人名单。印发并实施《专利代理行业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落实《行政许可标准化指引(2016)》,做到行政许可事项办结“零超时”,流程、服务规范化。

  (三)积极履行监管职责,创新本领域的社会治理

  深入推进代理行业监管制度改革。向社会公布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处罚目录,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发布《专利代理行政执法规程》,公开《国家知识产权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制定并印发《专利代理管理及查处假冒专利行为随机抽查工作细则(试行)》,建立专利代理管理随机抽查的检查人员名录库。指导各地方知识产权局加强对行业进行事中事后监管,并对部分省市的随机抽查工作进行督导。开展专利代理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挂证”行为,先后核查230家无资质机构,有效净化专利代理市场。创新专利领域社会治理,按照中央要求制定专利保护协会脱钩方案,按时向民政部报送材料,完成脱钩工作。持续加大打击专利领域侵权假冒的办案力度,创新线上监管机制,推进线上、线下监管的有机衔接,深化与海关、公安、质监、工信等部门的协作机制,不断增强执法监管合力。“十二五”期间,打击侵权假冒的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超过8.7万件,是“十一五”期间的近10倍;2016年,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达到4.9万件,办案效率不断提升,营造了公平竞争、有效监管的市场环境。

  (四)不断优化公共服务

  完善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国家、区域、地方三级专利信息服务体系,建成1个国家专利数据中心、5个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和44个地方专利信息服务中心。陆续建成并不断完善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中国及多国专利审查信息查询系统,建成开通专利数据服务试验系统,免费提供外国专利基础数据的平台。指导北京、天津、辽宁等12家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基地,结合各地实际制定网点认定标准,依照标准开展认定工作,全年新增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工作网点40余个。面向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基地工作人员开展12期培训,累计培训1000余人,有力提升专利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初步形成馆室与网络结合、线上与线下互补、覆盖全国的“互联网+专利文献”的服务格局,开通微信公众号“专利文献众享”,每周定期推送专利文献和专利信息利用相关知识信息。根据需求,组织不同类型的公益讲座及培训,对企业组织专利信息实训,面向文献情报中心人员举办专利查新培训,面向学生组织主题宣讲活动等。利用网络课堂,扩大公益讲座覆盖地至47个省市地区,2016年共组织11个专题的公益讲座53期,培训社会公众4400余人,同比增长120%。开发“中国专利制度简介”“专利文献简介”等六集专利信息在线式开放课程(MOOC),方便公众移动阅读和学习专利知识。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提高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产生较好社会效果。

  研究发布海外知识产权制度环境报告,举办“一带一路”暨拉美有关国家或地区知识产权环境报告发布会,编制发放“‘一带一路’及拉美相关国家或地区知识产权环境概览”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名录》。其中,概览涉及印度、俄罗斯、东盟、中亚、中东、中东欧、拉美等国家或地区,覆盖“一带一路”沿线47个国家,拉美地区11个国家。

  自2007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在全国批复设立76家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各中心通过全国统一的12330公益热线电话及网络举报投诉平台,积极受理专利、商标、版权等各类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并及时将举报线索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各维权中心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为权利人提供免费的知识产权智力援助,对困难的权利人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印发《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的通知》,加快建立快速协同保护体系,畅通从授权、确权到维权的全链条快速保护通道,扩大知识产权快速授权、确权、维权覆盖面,推进快速保护由单一专业领域向多领域扩展。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产业集聚地区设立18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这些中心将知识产权的确权与维权相结合,将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相结合,大大提升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效率与水平。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