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创新改变生活】青岛:运营扬风帆,创新启航程
发布时间:2017/4/14 14:05:24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400万元!450万元!500万元!成交!”日前,在青岛市知识产权局组织的首场专利拍卖会上,现场气氛活跃。来自青岛科技大学的2件发明专利,以500万元被张家港市某公司成功拍得。此外,“一种养殖网箱沉浮平衡装置”专利经过5轮竞价以200万元成交,溢价高达33%。此次会上共有21件专利成功拍卖,成交额1889.87万元。这场气氛热烈的拍卖会,是青岛市知识产权局力推专利运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青岛市知识产权局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运营,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以此为支点撬动了知识产权全链条工作。2016年,青岛市被列入全国首批国家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试点城市、国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即墨市以全国县级市考评第一名的成绩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是山

  东省唯一的县级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虽然青岛市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显著,但知识产权运用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我们下大力气着力解决,从而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青岛市知识产权局局长杨爱民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先行先试 创新模式

  “资金不足是中小微企业的先天不足,青岛市知识产权局出台的一系列新举措,为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为企业创新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青岛镭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镭创光电)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此前,在青岛市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镭创光电以拥有的1件发明专利权,在青岛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上提出专利权质押贷款申请。经保险公司、银行和担保机构审查核准后,镭创光电办理了专利权质押手续,同时向保险公司投保专利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并向担保机构缴纳担保费用。银行凭借保单和融资担保函,向镭创光电发放了一笔500万元的专利权质押贷款。“凭专利这一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在以前这都是我们不敢想的事情。”顺利拿到专利权质押贷款,镭创光电负责人备受鼓舞。

  近两年,青岛市知识产权局重点针对中小微企业开展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可谓是率先试水的先行者。此前,在地方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由于无形资产评估难、金融机构认为风险大、担保机构少等原因,推进缓慢。青岛市知识产权局在发现这一症结后,对症下药,率先开展了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虽说只是多了“保险”二字,但风险分担的方式大大改变,提高了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的积极性,在青岛催生了专利权质押贷款的新热潮,形成了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青岛模式”。

  2015年,青岛市知识产权局出台了《青岛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资助实施细则》。其中明确提出,每家专利权质押贷款企业,最多可获得3年的专利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费资助,第一年资助80%,第二年资助60%,第三年资助40%。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提高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活力。同时,每家专利权质押贷款企业,年度内可享受专利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费资助的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为出质专利进行处置而发生的专利评估费按确认发生额的50%给予资助,极大解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而且,企业还可以享受银行贷款一年期基准利率上浮不超过15%的利率优惠,企业按现行贷款利率,首年综合年化成本仅为5.15%,远低于市场其他渠道的融资成本,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提供了更多便利。

  在支持企业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的同时,青岛市知识产权局还推出对中介机构的鼓励措施。措施规定,对贷款企业进行专利权评价的中介机构,每签订一家企业的服务合同给予3000元服务费补贴,银行放贷后再给予3000元服务费补助。这在减轻专利权质押贷款的中介机构负担的同时,提高了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积极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青岛市知识产权局已受理企业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申请84次,其中有41家企业获得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银行累计放贷1.4亿元,保险累计承保金额1.4亿元。据对其中23家贷款企业经营情况跟踪调查统计,2016年,这些企业为社会解决劳动用工3524人,比上年同期增加劳动用工898人,增长34.2%;实现销售收入1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4%;实现销售利润1.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上缴所得税159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1%。同期,这23家企业提交专利申请126件,比上年同期增长24.75%;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6件,比上年同期增长23.8%。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的“青岛模式”,不仅被评为青岛市政府系统创新工作案例,而且成为中国保监会推广的创新经验。

  举措务实 多点突破

  青岛市知识产权局立足现实,瞄准知识产权强市目标,运用政策之力和务实措施,着力推进知识产权运用,在专利运营、专利交易、专利信息利用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突破,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在推进专利运营方面,2016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促进专利运营转化。开展首批国家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试点,首期设立1亿元专利运营引导资金,吸引社会资本组建运营基金。”青岛市有关部门随即出台《青岛市专利运营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加快推进设立全市首支专利运营基金。海信集团、联合创新公司、橡胶谷获批成为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

  同时,青岛市知识产权局结合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推进知识产权运营。2016年以来,共有28家企业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目前,青岛市已有50家企业获得了认证证书。2016年,青岛特锐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迈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行列,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认定数量居同类城市第一;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企业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复核,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企业通过2013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复核,这些企业的知识产权运营工作在国内同行业中位居前列。

  在加快专利信息利用方面,青岛市知识产权局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面向产业集聚区,建设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培育专利导航试点企业。目前,青岛市知识产权局完成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等13个技术领域的蓝色专利专题数据库建设,开展了一系列专利信息分析预警,专利信息利用能力进一步提升。为了支撑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发展,青岛市引进“专利巴巴”专利运用在线服务平台,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专利运用等方面的服务。通过这种“线上+线下”多角度、全方位的知识产权运用体系,为实施优势企业培育、专利导航试点、院所高校提升工程提供了助力,推动了“创业方舟、专利护航、服务强化、意识提升”等行动的开展,适应了“互联网+”时代的需求,为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和水平带来了新的动力引擎。

  “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拥有的60余件专利90%已经实现了产业化,还有的专利通过有偿许可和转让,在企业发展和‘走出去’中发挥了作用,收获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青岛光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通过专利运用,企业已经在医用光学影像、智能医疗、移动与穿戴式医疗等细分技术领域居同行业先进水平,专利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成为业内知名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着眼未来 布局运营

  创新风光无限,运营风景独好。近一年来,青岛市先后印发了《青岛市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2016-2018年)》《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下称《强市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其中《强市意见》提出,推进知识产权运用,首先要促进知识产权运营转化,探索建立“专利银行”,进行专利收储、布局和运营;推动专利许可交易和本地转化;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组建专利联盟、构建专利池。其次要探索知识产权融资发展模式,鼓励创新知识产权投融资产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引导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金融机构创新开展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等知识产权融资业务。再者要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开发利用,加强国家知识产权局(青岛)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建设,推动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和遗传资源等知识产权基础信息互联互通,构建知识产权大数据;围绕青岛市主导产业和高端新兴产业,加强专利数据库建设,利用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导航产业发展等。

  为此,2017年,青岛市知识产权局在专利运用的3项重点工作上下功夫,包括着力扩大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联盟规模,力争尽快完成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业务共保体建设;引导支持企事业单位加强专利信息利用,促进研发成果及时转化为高质量专利产出;强化高质量高价值专利运营,深入开展专利运营试点工作,搭建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等内容。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运营工作,优化运营体系,突出创新资源供给,发挥知识产权在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为青岛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作出新贡献。”杨爱民表示。(本报记者 赵建国)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