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时代电力企业的专利策略
发布时间:2017/7/12 10:02:25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互联网时代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远超技术范畴,成为了一种具有超强融合能力的生态环境,正以巨大的力量逐步颠覆传统产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而能源互联网在于构造一种新的能源体系,使得能源能够像信息一样,任何主体都能自由接入和分享,形成开放对等、自我服务、自我维护和自我更新的能源生态环境。正是因为这些转变,相对传统能源环境而言,能源互联网时代电力企业的专利工作将发生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专利的全球布局和风险预警将对企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专利环境正在发生变化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互联网+”智慧能源的能源互联网发展路线图,传统能源产业的封闭格局将逐渐被打开。市场的开放、参与者的增多,必然使得专利成为企业除常规商业手段以外的新的竞争工具,以期提高技术门槛,阻碍和打击竞争对手,这一点从近年来不断激增的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专利诉讼可见一斑。

  能源互联网强调互操作和灵活组网,互联协议是基础。也就是说,能源互联网涉及的基础设施的互联和应用功能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一系列标准和协议的体系框架基础上,如能源组件接入能源互联网的技术要求、能源互联网信息传输与交换规范等。从世界范围看,各国都在大力推动能源转型,能源互联网的标准制定将是各国的必争之地。鉴于全球领先企业都在践行专利标准化策略,可以预见,在能源互联网标准的背后,必将形成一批能源互联网的标准专利,而这些专利将是未来向电力企业主张专利权的重磅武器。

  当前,非专利实施实体(NPE)已开始在各产业领域排兵布阵。NPE,是非实施实体的简称,一般没有实体业务,主要通过持有专利,以专利许可和诉讼为手段,获得高额许可收入和诉讼赔偿为生。自1979年以来,NPE已经对超过1.1万家公司发起了1.4万多起专利诉讼,其重点攻击对象通常都是行业巨头。根据美国RPX公司的统计,2015年受NPE骚扰最多的公司为三星(71件),AT&T、惠普、苹果则分别以50件、43件、40件紧跟其后,中国企业HTC和联想则分别以35件和34件位列榜单第8和第9位。

  从能源互联网相关专利申请来看,除GE等传统电力设备企业已开始相关专利部署以外,不少为能源互联网而生的新兴企业也已开始全球专利布局。以CAUSAM ENERGY公司为例,自2011年始,已在全球提交90件专利申请,并在公司网站宣称其主要业务之一即为专利许可。该类以提供能源互联网特定领域技术解决方案的公司未来很可能以专利运营作为其主要的商业模式,即成为未来的NPE,而其重点许可对象必然是电力行业的巨头。

  可能面临的专利风险

  在新的专利环境下,我国电力企业可能面临多方面的专利风险,主要风险如下:

  一是标准专利缺失的风险。在移动通信领域,标准专利的威力已被发挥到极致,诸多大厂商之间的知识产权纷争均围绕标准专利展开。应该说,能源互联网是未来的发展之势,其出现会倒逼传统电力市场的变革,而开放、互联必须得到标准体系的支撑。因此,一方面,电力企业要警惕错失标准制定的良机,重蹈以往标准制定中的覆辙;另一方面,在能够有能力主导的标准制定中,不要造成无标准专利,平白贡献自身技术,缺乏实质控制力的局面。

  二是智能用电创新的专利风险。在能源互联网的推动下,智能用电将得到普及,电力将实现智能化应用。未来的电力客户,与电网的关系将是互动关系。用户侧的智能用电终端,就像手机,是未来能源互联网的关键入口。

  由于入口是各厂商的必争之地,且围绕智能用电的技术创新,具有直接可见、理解容易、受众面大等特点,因此,用电侧的智能终端和业务,将是除标准专利外,第二个主要的潜在专利风险爆发点。目前,在智能家居、智能建筑、电动汽车等领域,相关企业已在全球范围部署了大量专利。对于致力于提供智能用电创新业务的企业,应格外小心专利陷阱。

  三是“走出去”的专利风险。中国电力企业从意大利、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能源公司的股权投资到中标巴西的特高压工程,“走出去”的路越走越宽,地域越来越广。如果说股权投资方式,其专利风险仍由投资对象自行承担,对股东的影响是间接影响的话,技术和装备出口,则将电力企业置于风险发生的最前沿。

  由于深谙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阵地在新兴市场,因此,除了在常规发达市场,如美国、欧洲等地外,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在新兴市场的专利布局和权利主张。近5年中国企业在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地遭遇的专利诉讼呈现明显增多之势,如爱立信在印度起诉小米、金立专利侵权,Vringo在澳大利亚、巴西、印度、马来西亚、荷兰、罗马尼亚、西班牙等国家起诉中兴通讯专利侵权等。

  因此,无论从“走出去”的方式变化还是相关地区的专利诉讼实践情况来看,电力企业对国际化进程中的专利风险,应给予高度重视。

  加强电力企业的专利工作

  首先是制定更为开放的专利战略。能源互联网的到来,将逐步打破电力行业长期封闭的状况,电力企业的专利战略也应站在开放、共享的视角予以重新审视,在开放与掌控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通过专利战略的调整,在创新产业生态的营造与改善等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在新的游戏规则下及早占据主动地位。

  其次是开展能源互联网标准相关专利的全球布局。积极参与能源互联网的标准制定,尤其是国际标准的制定。与此同时,加强标准制定与专利布局的良性互动,建立专利标准化工作体系,将该工作体系作为电力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能源互联网相关标准的制定,通过自行申请、收购等多种方式,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储备一批高价值的能源互联网标准潜在必要专利和重要应用专利。

  第三,建立海外专利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随着能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力行业的专利风险将会对电力企业的经营发展,尤其是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构成实质性影响。因此,建议电力企业尽早建立全球视野的专利风险预警及应对体系,掌握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专利申请态势,加强海外新兴市场专利法律环境和诉讼案例的跟踪研究,结合企业海外市场的主要拓展方式和领域,从工作机制、人才队伍、外部资源等方面尽早做好风险应对的准备。

  第四,切实加强专利质量管控。专利质量是实现专利价值的基础,电力企业应高度重视专利质量,尽早从提升专利数量向量质并重转变。一方面,通过开展重点创新方向的专利布局,在重要领域建立早期确定专利的最佳专利保护点和保护策略的管理措施,优化专利结构,提升企业专利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针对专利申请个案,建立专利申请质量提升机制,如在专利提案阶段,结合授权前景、申请目的及侵权发现难易程度等因素,综合评价是否进行专利申请以及具体的撰写策略;在专利代理人完成专利申请文件初稿撰写后,开展申请文件的质量审核;在审查意见答复阶段,开展答复策略和答复意见的审核等。(张 艳)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