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关村:发挥集群效应 塑造龙头品牌
发布时间:2017/8/1 10:57:40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一个“创”字,凝聚了中关村的活力之源。自2012年获批成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以来,中关村这片创新创业的高地屡创奇迹,在全国首创“二维一体”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建设模式,促进了知识产权服务业市场繁荣,有效推动了知识产权支撑地方产业发展。2016年4月,中关村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我们指导各地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工作,就是要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利用产业集中区域知识产权服务需求旺盛的特点,促进优质服务资源与创新主体需求的深度对接,推动区域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近日,谈及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吸引服务机构集聚

  2015年10月11日,在“中关村创新创业季”开幕式上,由一纵一横两条轴线构成的中关村“知识产权一条街”正式启航。地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地带,“知识产权一条街”深挖空间载体,加大集聚力度,促进服务机构业务交流和融合发展。自启动建设以来,先后形成了中关村知识产权大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致真大厦三大集聚点,带动700余家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此集聚。

  近年来,秉承创新引领、先行先试的理念,中关村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方面不断推出新举措,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成立全国首个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成立全国首个知识产权投融资联盟,成立全国首个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建成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和标准化一条街,组织召开全国首个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国际交流会,发起筹建全国首个涉外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随着服务机构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集聚区内涌现出一批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的服务机构。

  “中关村是全国创新创业高地,知识产权服务的需求也更大。”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局长张伟介绍,根据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特点和现实基础,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在全国首创“二维一体”的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模式。一方面依托核心区的知识产权和标准化一条街建设,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业态的物理聚集;另一方面依托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态的功能聚集。通过双重聚集,引进首都优势服务资源和高端服务人才,打造专业化、系统化、品牌化的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深度服务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助力中关村产业经济发展。

  2017年初,《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知识产权首善之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更加强调服务模式的创新和资源优势,并明确提出,重点建设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培育“互联网+知识产权”服务新模式,建设北京市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知识产权大数据服务体系。为了吸引更多的服务机构集聚,中关村围绕市区两级层面对促进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突破性政策,制定出台《关于支持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服务业在中关村示范区集聚创新发展的办法》《2016-2018年中关村知识产权推进计划》等政策,明确了引导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集聚中关村的具体措施,从资金补贴、人才培养、支持高端服务、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等方面引导服务机构服务中关村企业。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中关村示范区共有专利代理机构281家,占北京市的63.3%,占全国的19.01%;共有执业专利代理人3780名,占北京市的57.3%,占全国的25.2%。服务资源聚集程度全国领先。不仅如此,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已有21家机构被评为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和全国知识产品服务品牌培育机构,14家机构被评为全国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服务示范创建机构。品牌机构的发展壮大,不仅为中关村企业提供了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同时也在行业内树立了很好的标杆,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推动提质增效升级

  随着服务机构不断增加,集聚效应渐渐显现,服务机构能力不断提升,中关村示范区内知识产权服务呈现综合化与专业化的多元发展趋势。部分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朝着综合服务方向发展,他们以传统的代理业务为基础,进一步拓展服务职能,为企业提供专利挖掘与布局、企业战略制定、信息分析等全链条、深层次的延伸服务。另一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则朝着专业化、专门化的方向发展,即侧重某一类型或者某一领域的服务,解决客户特定需求,形成独特的服务优势。

  服务业态的转型升级,同样离不开政府的有效引导,如何“打开”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胃口”成为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的新问题。自2015年起,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开展了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重点细分领域专利分析。通过资金引导,搭建服务机构与领军企业对接平台,委托国知预警、柳沈、合享汇智等服务机构针对小米、百度、奇虎360、飞天诚信等领军企业所提的专利信息分析需求,对移动互联网产业13个细分技术领域开展了专利导航,形成了分析报告并进行宣讲,使广大中关村企业逐步认识到专利信息的价值。

  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集聚效应,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和有关部门支持下,中关村于2013 年率先成立了全国首个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通过整合知识产权服务业上中下游的资源,联盟有效推动了知识产权服务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全面融合。联盟成立4年来,中关村示范区已集聚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商用化、咨询和培训六大类服务业态,形成强大的知识产权服务团队优势,有力支撑了中关村专利产出跨越式增长。2016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专利申请量达6.9217万件,是2012年的2.49倍,占全市36.6%;示范区每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67.7件,位列全国首位。京东方集团、小米软件移动两家领军企业跻身全国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十强;7家企业年度专利申请量过千件,85家企业专利申请量过百件集聚服务有效提升了优势产业竞争力,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目前,中关村已形成专利领军企业群和移动互联网等6大优势产业集群。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为创新创业做好服务,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做好支撑。”张伟表示,将充分发挥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业优势资源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立足园区、聚焦产业,实现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由点及面的功能拓展,塑造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业的“龙头”品牌,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快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业国际化进程,为更快更好地建设知识产权首善之区做出贡献。(杨 柳)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