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护航农民创业路
发布时间:2017/8/25 15:01:30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远望,沙地上一排排黛色的光伏发电板在太阳下闪着耀眼的光;近瞧,大棚里一朵朵橘红色的灵芝在潮湿的空气中散发出菌类特有的气味。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农民仍然“面朝黄土”,但已不是“背朝天”。在他们的上方是大棚的塑料薄膜,再上方覆盖着太阳能电板;他们的身份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是宁夏华盛绿能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工人、承包户甚至是创业者。

  “棚上光伏发电、棚下生态种养。”华盛绿能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营销经理杨广平介绍,科技示范园利用母公司青岛昌盛集团的太阳能电板阴阳大棚专利,建立起一套新的光伏农业模式:建造在大棚之上规划容量200兆瓦规模的光伏发电板并网发电,产生的经济效益刨除示范园运营成本,全部用于资助农民棚下生态种养创业。这在当地,被称为“造血式”扶贫。

  扶贫靠资金,发展还要靠技术。如今农民在大棚里种植的,不再是传统的土豆玉米,各种蘑菇、灵芝等菌类,绣球等花卉,茶叶等高经济附加值作物比比皆是。种好这些“娇贵”的农作物可不是容易事,“食用菌通氧发菌的栽培工艺”“番茄树和蚯蚓配合种植养殖方法”……青岛昌盛集团大量的种植养殖技术专利成为“造血式”扶贫的有力支撑。杨广平介绍,将这些为光伏农业“定制”的养殖方法专利“传授”给农民,是实现农民创业的基础。在科技示范园创客空间里,农民创业可分三步走:通过技术培训培养种植技术和生产经营意识,由农民转变为园区工人;挑选优秀工人作为培养对象,对其给予优惠政策,让工人变成承包户;待承包户熟练掌握生产经营技术后,科技示范园提供固定设施、创业基金和销售平台,真正实现农业创业。

  “去年,我在承包阴阳棚香菇种植的7个月里收入了2万多元。”在科技示范园创业的农民王彩娣说,“经过技术培训,我也能靠科技创业致富了。”从农民到创业者,在这条道路上,知识产权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杨 柳)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