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扎染:匠心守望艺承千年
发布时间:2017/9/14 10:13:15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苍山脚下,洱海之滨,在宁静古朴的大理小城里,随处可见一块块蓝白相间的扎染布,晕纹或花鸟鱼虫,或神话传说,变化玄妙,如梦如幻。这就是源远流长的白族扎染工艺。2006年,白族扎染工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古籍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白族的先民就掌握了这项技艺,在那时,扎染被称为“绞缬”,昔日的白族先辈们用针线在片片方布上书写着动听的人文故事,用板蓝根的悠悠药香染绘了五彩斑斓的智慧人生。

  作为大理白族扎染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段银开及其丈夫段树坤用匠心守望着家族世代传承的扎染工艺,守护着白族传统文化的艺术根基。他们开办染坊、收购工厂、注册公司、筹建博物馆、培养传承人,打造出一幅幅匠心品质的扎染作品。

  “从小学习,我们是第十八代传人。”段银开介绍,他们夫妇生长于云南省大理州喜洲镇周城村的扎染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扎染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志趣相投,结为伴侣。“早年间,我作过扎染厂工人、木匠、裁缝,最后选择辞职回家发展扎染作坊,在2004至2006年创收了600多万元,后来我工作过的周城民族扎染厂濒临倒闭,因为舍不得,我就筹资收购并创办了现在的璞真白族扎染有限公司……”回忆这段时光,段树坤仍历历在目。

  近年来,段氏夫妇积极创新工艺,在实践中新创了30余种扎花阵法和扎法;在工作中积极研发新品,用创新的服饰、围巾、家居等用品赢得了市场,在国内外产生影响。谈起非遗传承之困时,段树坤感言“非遗承载着历史记忆,延续着文化血脉,现在年轻人不愿学,但是我们会坚守这门技艺,努力让白族扎染代代相传。”

  2012年,他们夫妇二人筹资400万元,修建了以白族居民“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为基本建筑形式的大理璞真博物馆,收集整理、挖掘、抢救几经失传的传统图谱1800余张、模版3600余块、传统扎染品700余件,使一大批珍贵藏品得到良好的保护、保存和展示。一张张串联历史的图片、数匹蓝白相间的扎染布匹、几位银发苍苍的老手艺人、一群兴致勃勃的游客,无不向我们讲述着璞真博物馆普及扎染知识,传承白族扎染技艺,延续民族文脉的非遗故事。

  在段氏夫妇的传承与创新下,《飞天》《杨枝观音》《年年有余》等优秀作品纷纷诞生。在两岸四地非物质文化精品展、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展、丝绸之路国际博览展等活动中也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作品在多类展示评奖中屡获佳绩。

  “扎染需要跟市场接轨,需要赢得更多国外友人的关注,我们会立足传统,结合国际市场需求,对外讲好中国的‘扎染故事’。”段树坤在提起取得的成绩时谦逊地表示,作为手艺人,潜心钻研技艺,勇担传承使命,积极探索创新,将是他们一直坚守的方向。

  采访感言

  一份情怀,一份坚守,段氏夫妇用自身行动诠释着匠心精神。他们醉心扎染,用双手将白族扎染发扬光大。传承是他们的使命,创新是他们的责任。正是有这么一群人的世代传承,才让我们能有机会感受到千年延续的美丽。(实习记者 韩 瑞)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