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中国文化新华章
发布时间:2017/10/27 10:43:51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传统知识重获光彩,文化产业百花齐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中,我国在科技创新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高度重视非遗及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将产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并重,以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智造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保护文化遗产,使“绿色发展”成为现实,谱写了中国发展的新华章。

  近日,西安至成都的西成高铁即将开通。然而,早在9年前,这条643公里的高铁提交可行性报告时,就已经引发了全球瞩目。除了施工技术难度之高,更令人关注的是西成高铁沿线的文化遗产与生态保护。作为首条穿越秦岭山脉的高铁,西成高铁沿途经过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菜子坪大熊猫走廊带等多个文化遗产带与生态敏感区。为此,西成高铁修改设计,在秦岭隧道群的部分地面路段改为从地下穿行,最大限度保护了原生态。同样,在武十高铁建设中,采取13公里隧道下穿武当山,绕避了武当山核心景区和文化遗产群,完整保护了文化遗产。

  工业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是不是一个矛盾,在这些实践面前,这已经成为一个伪命题。特别是近5年来,我国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建设的设计开始,就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在一些项目的施工中,为了修改设计,不仅可能要增加经费,而且也会增加施工技术难度。也正是因为如此,施工单位自主创新,研究出许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材料,为施工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丰富了施工技术。

  在开发建设的同时保护文化遗产,是世界许多国家都十分看重的做法。日本在1950年就颁布法律,对非遗进行保护,有效解决了工业化过程中对文化遗产的破坏问题。近年来,我国也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制度完善来实现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并行,取得了显著成绩。

  文化遗产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长城、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兵马俑,穿越历史的烟尘走到今天,犹如一部历史教科书,诉说着华夏文明发展的脉络。今日中国的发展,就是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物活起来,首先就是要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

  既要保护好文化遗产,也要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有了这样的认识,绿色发展也就容易成为现实。近来,正在建设中的京张高铁,为了保护好长城,在长城地下200米处修建了新八达岭隧道,穿越八达岭长城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运用了许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使施工爆破等工作没有对文化遗产造成任何影响,值得称道。与此同时,5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辉煌业绩,支撑中国创新站上新高度。中国高铁、中国桥梁、“中国天眼”等超级工程,让人们领略了知识产权支撑中国创新的新成就。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正在成为中国发展的新指南。也正是在这样的中国道路上,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展现了充满希望的广阔前景。

  发展与保护并重,正在成为中国智造、中国发展的新特色。只有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才能促进中国经济长远健康发展。(李兆清)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