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 打造时尚品牌
发布时间:2017/11/1 10:07:40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访重回汉唐汉服店创始人吕晓玮

  今年中秋节期间,在文化古城成都,一群年轻的汉服爱好者聚在一起,身着汉服拜月祈福。这些汉服爱好者大多对“重回汉唐”这一品牌并不陌生。作为国内创办时间最早的汉服实体店之一,重回汉唐汉服店小有名气,这与其创始人吕晓玮、孙异夫妇二人10余年来的努力和坚守密不可分。

  “汉服是汉族传统服装。我们在经营传统汉服的同时,也在探索汉服与时装的结合之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在更多的场合和时间接触到与汉服相关的元素,并在世界时装领域树立起中国的品牌和形象。”身着薄荷色褙子、白色襦裙,长发用浅色丝带系住的吕晓玮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自创品牌 弘扬汉服之美

  作为一名80后的成都姑娘,吕晓玮和汉服的缘分可以追溯到她的童年时期。“从小我就喜欢看《西游记》《红楼梦》之类的古装片,当剧中的演员穿着飘逸的衣服出现在荧幕中时,我觉得特别美。”吕晓玮告诉记者,2005年她买了第一件汉服,但当她穿上汉服走在路上时,却迎来了各种异样的目光,甚至还遭遇了谩骂和指责。

  当时吕晓玮在成都的一家电视台工作,因为对汉服的热爱,她经常参加线下汉服推广活动。“我逐渐发现,汉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需要有产业支撑,汉服成为商品更有利于传播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吕晓玮做出了惊人的决定:辞去工作,创办汉服专卖店。“当时,身边的大多数人不赞同我的决定,就连汉服圈的很多朋友都劝我:‘知道汉服的人那么少,你开汉服店,谁会买?’”然而,吕晓玮觉得要有人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6年,吕晓玮在成都创办了第一家重回汉唐汉服店。

  “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这是吕晓玮的丈夫孙异创作的歌曲《重回汉唐》中的一段,歌词铿锵有力,曲调气势磅礴,一曲终罢,恍如隔世。创业之初,孙异可能是唯一一个支持吕晓玮的人。吕晓玮向孙异保证,她会把握好尺度,不仅要把“重回汉唐”打造为一个服装品牌,更要将其打造成有温度、有情怀的品牌。

  10余年过去了,吕晓玮不忘初心,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严格把控质量,注重用户口碑。如今“重回汉唐”在全国拥有8家实体店、两家网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汉服连锁品牌之一。“现在我和孙异分工合作,他负责把握公司的大方向,我负责宣传,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吕晓玮说,随着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重回汉唐”团队,她充满了将这份事业继续做下去的动力和勇气。

  创新设计 绽放时尚活力

  蜀锦袍衫铺陈着绣罗绢花,青绫薄襦上点缀着落英珠翠,“重回汉唐”的每一件汉服都凝结着吕晓玮和团队成员的心血。她介绍,汉服的制作过程复杂、制作周期长,从设计样式、花纹配色、样布打板到剪裁缝纫和样衣修改,一件汉服的制成,至少需要花费近一个月的时间。原本对服装设计一窍不通的吕晓玮,有时为了设计一个布料花纹样式,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古代器皿上各式各样的花纹,并去翻阅大量历史文献,从色彩到纹样,都要去追根溯源。

  “作为传统民族服饰,汉服的设计要体现民族的历史文化,款式和形制要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制作,但又不能完全复古,还需要考虑到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吕晓玮意识到,汉服设计在回归传统文化的同时,还需要结合时代需求进行创新。“我们做汉服所坚持的原则是复兴,不是复原。为了让汉服得到更多年轻人的喜爱和认同,我们努力设计出具有时尚元素的汉服和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时装。”吕晓玮介绍,在重回汉唐汉服店有熊猫主题的传统汉服,也有熊猫主题的汉元素时装。团队中的设计师还创新地在T恤上采用汉服交领右衽的设计,并添加上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四大瑞兽元素来弘扬传统文化。

  吕晓玮向记者介绍,汉服有很多款式,包括常服、礼服以及适合劳动的便服等。生活中的吕晓玮,无论是上班、逛街还是旅游,经常身着汉服。“主要原因是我穿汉服更好看。”吕晓玮笑道。在她看来,飘逸宽松的汉服既显瘦,又显高挑。而当她面对商场里的时装时,常常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身边有很多朋友都认为穿时装的我很奇怪,只有穿上汉服的我才是大家认识的我,或许我就是为汉服而生的吧。”

  2016年,“重回汉唐”被评为首批“成都传统文化保护品牌”,“汉服热”也悄然兴起,逐渐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然而,汉服的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但吕晓玮对汉服的推广充满信心。“汉服并不是用来取代现代所有时装的,而是希望在适合的场合来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吕晓玮表示,希望可以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结婚、祭祀、成人礼、接见外宾、毕业典礼等重要时刻选择穿汉服,同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在闲暇时刻穿上汉服体验雅致的生活与心灵的宁静。“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使者,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吕晓玮表示,“期待未来,‘重回汉唐’的汉服能够在全球时尚领域中独树一帜,让世界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本报记者 李 倩)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