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普惠计划”:专利作纽带 聚合产学研
发布时间:2017/12/27 10:45:35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我们拥有‘一种含变性淀粉纳米粒的可降解吸收止血材料及其应用’发明专利,利用该技术开发出的止血材料不仅绿色环保,还能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市场前景广阔。”近日,在“普惠计划”大连站签约仪式上,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吕国军面向在场企业展示了其团队的专利成果与研发实力。在各地的项目路演与签约仪式上,邀请中科院研究员向企业宣讲自己的高质量专利已经成为“普惠计划”进行推广时的常见做法。

  “普惠计划”是中科院今年面向企业推出的一项专利运用计划。首批“普惠计划”共有27家中科院研究所参与,入池的中科院专利近千件,平均维持年限8年,涉及信息与微电子、化工与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企业可向中科院申请加入“普惠计划”专利池,签约成功后根据自身需求选定专利池中的2个领域内、总数不超过20件的意向专利,在2年内免费自主实施。后续若有进一步需求,企业还可选择购买专利(每件不超过10万元),或与中科院科研团队开展技术咨询、委托研发、共建实验室等深入合作。目前已经加入“普惠计划”的企业和准备签约的企业近200家,涉及相关专利近200件。

  “我们希望与中科院建立联系,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寻找合适的专利。大连本土的海洋产品存在同质化问题,我们需要运用更多、更新、更好的专利打造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以往的产学研合作一般基于具体项目,‘普惠计划’里的专利则类型更多、领域更广、数量更丰富,还可以免费使用两年,签约后我们会根据发展情况进行对接挑选,今后肯定还会有深入的合作。”刚加入“普惠计划”不久的大连海晏堂生物有限公司的刘洪伟告诉记者。

  “我涉足知识产权行业七年有余,类似‘普惠计划’这样的项目第一次见。以专利池的形式将中科院多家科研所的专利集中起来对企业开放,使企业深入接触科研院所的技术,为我们节约了很多时间成本。”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办公室主任刘顶告诉记者,“公司致力于石墨烯改性纤维材料的研究,今年5月份签约入池后,中科院很快帮我们检索到相关专利‘一种抗菌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我们迅速与发明人深入沟通,8月份便将专利买了下来,补强了企业的专利布局。专利最多也就10万元,对于好的专利,大企业不能心疼那一点钱,关键专利错过一天时间被别人买了去怎么办?”

  “专利作为技术的载体呈现给大众,深入挖掘专利背后的技术才是关键所在,专利脱离技术本身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是没有价值的,除非是权利范围和稳定性非常好的核心专利,但这种专利少之又少。在我看来,‘普惠计划’不仅是一个购买专利的渠道,它背后隐藏的成果转化价值才会真正让企业受益。” 刘顶告诉记者,“普惠计划”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专利对接上背后的技术团队。“企业检索专利信息,有时是想深入了解专利背后的技术,但凭借企业本身很难完成技术对接,‘普惠计划’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专利建立企业与中科院的联系,最后促成的肯定不仅是一件专利的交易,可能是价值上百万的技术合作,以完成成果转化,实现商业价值。”

  “许多帮助科研机构与企业对接的活动,在双方聊过后没有落实跟进,而‘普惠计划’正是通过专利让双方建立起密切联系。如何看懂专利、专利怎样实施,企业需要寻求科研机构的帮助,在此过程中就很可能有更多的创新合作机会。”中科院知识产权运用中心副主任崔勇向记者表示,“中科院除了基础研究还有应用研究,开展大量知识产权管理与运用工作,运用‘普惠计划’等市场化手段加速科技成果向全社会的扩散,不只是追求经济回报,也能加速科技成果的实施和运用,提高中科院的社会影响力。”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但科研机构有责任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这也是新时期中科院的使命与责任。”崔勇表示。(实习记者  邹碧颖)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