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引领变革
发布时间:2018/3/13 15:19:32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复兴号”高铁驰骋中华大地、C919大飞机翱翔蓝天、“神舟”“天宫”实现太空交汇对接、“中国天眼”探寻宇宙奥秘……这5年,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相继涌现,不仅使中国创新站上了新的高度,也在不断刷新公众的科技感知力。

  5年来,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而这样的变化,也让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感触颇深。他们认为,5年来丰硕创新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创新生态不断优化所激发出的活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系统总结了过去5年砥砺奋进取得的历史性成就。5年来,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着力激发社会创造力,整体创新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空工业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副总师羊毅眼中,创新驱动发展取得的累累硕果尤为亮眼。“过去五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两倍;与此同时,代表专利转移转化水平的技术交易额也翻了一番。这些可喜的数据说明,技术创新和专利转移转化已经成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更大作用的新动能。”羊毅认为,我国创新发展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日趋合理,技术创新在其中功不可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这让我们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江寿林对央企近年来的创新发展深有体会。他表示,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央企也逐渐走向了强大,并走向了世界、走出了国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打造一流央企、国企提供了坚强的市场基础。央企和国企随着国家的发展,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逐步由小到大,由国内到国际,具备了非常强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人才、科技、企业的竞争能力,都具备了跟国外大公司一较高低的实力。

  据江寿林介绍,近年来,央企、国企科技创新突飞猛进,中国石化连续多年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国前十。通过技术创新,中国成品油的质量升级用十几年的时间走了国外30多年的进程,成为当之无愧的一流企业。“要打造较强竞争力的国际一流企业,我们的效益要更上一个台阶。要着力提升科技实力,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江寿林说。

  2017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正式上线,并以时速350公里的速度率先在京沪线上投入运营,为世界高速铁路商业运营树立了新的标杆。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工程师赵红卫看来,我国高速动车组列车的不断“提速”,得益于创新,而创新的载体在于创新体系的建立。

  据介绍,“复兴号”标准动车组整体设计以及车体、牵引、制动、网络等关键技术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对必要的国际标准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在标准动车组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已占84%。自2012年开始,中国铁路总公司集合国内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优势力量,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协同创新,开展了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的研制工作。

  “正是统筹各方力量,采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使得我国高铁从2006年起步,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用10年多一点的时间走完了国外高铁技术数十年的发展道路,体现了自主创新的中国速度。”赵红卫表示,5年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不论是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在前沿科学方面,国际影响力均大幅度提升,在若干领域开始成为全球的创新引领者。

  一项项创新成果不断刷新中国智造的新高度和新速度。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不断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还实现了全面融入、主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创新犹如新时代的“指挥家”,指引中国经济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记者  孙 迪  窦新颖)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