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为宋锦增色添彩
发布时间:2018/3/22 11:46:00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近日,苏州的消费者王群在一款深紫色的宋锦晚宴包的标牌上,发现除了表明品名、尺寸、成分、单价等常规信息外,还醒目地打上了一行“苏作登字-2018-F-00008274”。

  产品标牌上为什么要标注版权信息?记者从苏州市知识产权局了解到,这是苏州上久楷(下称上久楷)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为获得客户信赖,提升品牌价值想出的新招,也是苏州传统产业通过挖掘和拓展版权工作创新发展的缩影。

  自2014年各国领导人身着宋锦面料的新中装亮相北京APEC,宋锦这一濒临失传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开启了加速复活之路。上久楷作为专业从事宋锦研发、设计的公司,通过加大版权创造与保护,在宋锦非遗的传承过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上久楷研发设计的宋锦产品,既作为国礼频频现身杭州G20峰会、厦门金砖峰会等国际交流活动,也通过服装、披肩、围巾等日用品和箱包、钱包、笔记本等文创产品,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

  创新传非遗

  宋锦与蜀锦、云锦并称为我国三大名锦,其面料轻盈飘逸、古朴典雅,2006年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随着时代变迁,当时生产技术和设计理念的落后,宋锦繁复的织造工艺一度濒临失传。正是看准了宋锦的开发价值,加上传承非遗的使命担当,上久楷创始人吴建华毅然选择了研发设计宋锦的创新之路。

  如何在现代生产设备上复活古老的织锦技艺,是吴建华遇到的首要问题。为此,吴建华带着他的技术团队,不断琢磨机器的每一个构件、每一个动作,最终成功研发出符合传统宋锦织造工艺和各项技术参数的数码提花机。上久楷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高度注重创新研发,每年都会投入销售收入的5%用于技术的改进和产品的研发。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目前公司拥有完整的宋锦产业链,并与苏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机构以及苏州丝绸博物馆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对于宋锦而言,织锦技艺是技术,文化是灵魂。吴建华认为,只有把创新思维与原有生产技术结合起来,研发与设计同步进行,才能让古代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上久楷不仅研究更加精细的宋锦织法,还首创了宋锦与纱罗的结合体,成功将刺绣、杭罗、苏州玉雕等工艺,“嫁接”到宋锦中产生特殊的效果。同时,公司也注重面料花型和产品的创新,不断注入时尚设计元素,与中国时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得主曾凤飞、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楚艳、欧洲设计中心等进行合作开发。2017年5月,上久楷在苏州博物馆举办宋锦時装秀,时装图案及用色均借鉴苏州博物馆藏品文化元素,同时融入法国、意大利时尚潮流,掀起了一股宋锦新时尚。通过创新设计,上久楷还不断扩大宋锦应用范围,目前拥有宋锦新中装、宋锦高级定制时装、宋锦箱包等7个产品系列。

  版权来添翼

  在宋锦的创新之路上,上久楷遇到过不少抄袭花型、盗版原创的情况。随着宋锦产品不断高端亮相,公司逐渐意识到保护版权的重要性,近年来上久楷一手加强原创,一手保护版权。

  目前,上久楷建立了由总经理直接领导的版权管理部门,除有负责版权工作的专职人员外,IT管理员、采购人员、财务、设计以及行政人员也需各司其职、具体负责。公司新产品一旦正式开发,确认上架,版权部门会在产品正式进入市场前(打样试样阶段)进行产品的版权登记,甚至有些重要产品在产品设计阶段就会以产品设计图进行版权登记。在苏州博物馆举办的宋锦时装秀上展示了45套宋锦高级时装就都进行了作品的版权登记,共登记版权约80件。同时,公司也很注重企业员工版权意识的培养,为员工提供定期的知识产权专业培训,每年组织至少两次版权培训活动。截至目前,公司成功申报并已完成验收2016年度苏州市版权工作示范单位,也成功申报了2017年度苏州市重大版权推广运用计划项目。

  上述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已拥有上千件花型或款式设计作品版权,其中412个花型或款式版权作品用于各类宋锦箱包、服装产品及各类高档饰品。自本月起,公司将在所有新上市的拥有版权的产品标牌上加入版权信息,并逐步对已上市的拥有版权的产品标牌内容进行更新。“在产品标牌上的版权信息显示我们的产品是具有版权的原创设计,既能获得用户对产品的认可,也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他表示。

  产品标牌上标注版权信息是件小事,但足可以看出企业确实在为版权保护花心思。“苏州传统产业的外向型特征明显,这使得企业保护版权的内生动力更为强烈。”苏州市知识产权局版权处处长冯坚向记者表示,像上久楷这类企业,产品定位高端,也在海外拥有众多合作伙伴,他们既从国外合作伙伴那学习了先进理念,也有加强原创提升品牌价值的内在需求。

  据介绍,苏州市近年来结合产业发展特点,通过健全体系、政策引导、加强培训、先进示范等开展版权工作。政府推动与企业自发形成合力,推动版权工作成效明显,全市一般作品著作权登记数量持续增长,2017年超过6万件,企业创造与运用版权的水平也同步提升。(记者  刘仁)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