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电子音乐节 如何做好本土化?
发布时间:2018/6/11 9:50:05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朔风把沙从西北方吹来,在距离北京90公里处的张家口怀来县降落。经年累月,形成一块沙漠,人们叫它天漠。3年前,一个叫李宏杰的人又将1.4万公里以外的美国奥斯汀音乐--电子音乐的种子引到这里,让沙漠与音乐、科技融于一体,在这里生根发芽。

  5月18日,李宏杰创办的MTA天漠音乐节第三次在这片土地上开唱。两个约3米高的人形装置伫立在场地入口,前方沙坡上一艘红色的火箭模型蓄势待发欲冲云霄,绵长的蛇骨盘踞在主舞台旁。这就像是一部星际电影勾勒出的未知星球场景,吸引着乐迷前来探索。走进场地,首先看到的是主舞台在夕阳的余晖下绽放着绮丽的光彩,不断变幻的光束配合着台上乐手的节奏,正在演出的是一支知名度并不高的乐队,但这并不影响观众的沉迷,他们随着乐队摆手跳跃,陷入电子音乐节的狂欢中。

  电子音乐,是一种使用电子乐器以及电子音乐技术制作的音乐,源起于西方。随着电子音乐在我国兴起,出现了MTA天漠音乐节这种本土音乐节,还涌入众多国际知名音乐节品牌。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期间,全球最大的电子音乐节品牌EDC首次落地中国上海,吸引了众多国内电子乐迷;一个月之后,足迹已经遍布全世界40多个国家的美国电子音乐节品牌LIC也将与中国乐迷见面。这些知名电子音乐节品牌来势汹汹,很大程度上挤占着本土电子音乐节的市场空间。

  在不少人看来,引进海外成熟的电子音乐节模式无疑是一条捷径,但在天邈文化创始人兼CEO徐旭彬看来,海外电子音乐节模式成熟,但版权价格高昂,且在引进中还需要入乡随俗、灵活变通;而本土的原创电子音乐节拥有更多的资源和人脉,更能把握观众需求和喜好,但目前尚缺乏举办活动的经验和变通能力。

  海外节目抢占国内市场

  自去年入夏开始,国内的电子音乐节市场开始兴起。去年6月中旬,徐旭彬在天邈文化举行的电子音乐节品牌LIC媒体发布会上表示,“我们要用音乐重新定义这个夏天!”在此之前,全球排名前十的电子音乐节UMF和EDC即将落地我国的消息已被传得沸沸扬扬;国内最大的户外电子音乐节品牌百威风暴电子音乐节也宣布将在11个城市落地;紧随其后,日本知名电子音乐节“夏日超音速”也宣布了在中国的落地计划。

  然而,在热钱投资的背后,这些海外电子音乐节品牌落地并不顺利,国内引进方首先面临的是高昂的版权费用问题。音乐财经相关调研数据显示,海外电子音乐节的节目模式版权费用标准主要取决于音乐节规模,万人量级的中型音乐节每天收取10万至15万美元,并且会依照举办天数多次收费;而EDC、UMF这类超大量级电子音乐节,节目模式版权费用则是中型电子音乐节的2倍至3倍。“当前许多所谓的海外电子音乐节模式的引进,其实只是代理落地一场演出,赚的是演出费,并非真正的品牌运营。”徐旭彬无奈地表示。谈及为什么选择引进LIC,他介绍,LIC落地不同国家会有不同的玩法,可以对电子音乐节节目模式进行持续开发和运营。正是受到这一启发,刚刚成立的天邈文化确立了未来在电子音乐节市场上走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路线。

  原创模式突出中国元素

  Paul(保罗)是一名荷兰人,7年前来到中国。出于对音乐演出活动的热爱,他辞掉了原有工作,成为Myth妙电子音乐节主办方、摩登电音厂牌MSE的主理人。Paul表示,如今,对海外电子音乐节品牌而言,中国是一个具有十足吸引力的市场。在他看来,海外品牌的进入,对国内电子音乐节而言是有益的,能促使主办方提高内容质量、舞台设计和整体活动体验,同时也会促使他们追求活动的差异化,在本土化上下功夫,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李宏杰的MTA天漠音乐节就是奔着这个目标努力的。2013年,李宏杰第一次去美国得州首府奥斯汀拜访SXSW(西南偏南)音乐节时就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音乐节期间,奥斯汀的数百个场地会上演千余场演出。在音乐之外,背靠硅谷和洛杉矶的SXSW音乐节又形成了“音乐+科技+电影”的特色,有全球科技创新风向标之称。

  李宏杰最初想把SXSW的音乐节模式直接搬到中国,在与SXSW的主办方沟通中,主办方鼓励他做一个属于自己的音乐节。为什么不呢?李宏杰开始策划,设想将超大型艺术装置引入电子音节,又参考国内电影节,最终决定以音乐、科技和娱乐为基因,打造出全新的音乐节。

  如今,MTA天漠音乐节已举行3届,李宏杰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探索电子音乐节的本土化。在他看来,国内年轻人欣赏音乐节的品味和审美趋于国际化,为国外节目模式引进中国打下基础,但直接复制国外节目模式并不可取,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他认为,国内的乐迷更偏爱那些混搭的、具有本土娱乐元素的活动,这也是国内电子音乐节的未来发展方向。“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运营者,中国的电子音乐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得到扶持和鼓励,这对中国的电子音乐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Paul这样评价国内的电子音乐市场。(实习记者   李杨芳)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