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亿元“烹”出河南专利“香饽饽”
发布时间:2018/7/9 9:56:21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河南省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效果初显!在上个月的2018年中部知识产权投融资峰会上,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刘怀章作出了“进一步扩大河南省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影响力,打造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全链条”的承诺。自今年4月正式启动运行以来,首期规模3亿元的运营基金为河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注入了“强心剂”。峰会上,与会企业纷纷表示,有了运营基金的支持,知识产权创造的劲头更足了,转化的信心更强了。

  “这笔巨额基金将作为排头兵和领跑者,推动全省知识产权运营工作驶入快车道”。基金运营方代表、深圳华信柏年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耿丛在峰会上介绍说,该运营基金为河南省第一支以知识产权为主题的专项运营基金,公司将严格按照《河南省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实施方案》《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对基金进行规范运营,使基金相关工作得以合规、有序地正常开展,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助力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

  近年来,河南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不断进步,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逐年提升,但与此同时,专利的转化运用却不尽如人意。一边对资金如饥似渴,一边手握专利却难以创造价值,是许多创新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企业手捧“金饭碗”要饭吃的现象并不少见。2010年,河南省某县办陶瓷厂宣告破产,在盘点其拥有的资产时,法院仅对其厂房、土地、设备等固定资产进行了拍卖估价,市值3000万元。然而,该陶瓷厂拥有的十多件发明专利、50多件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等评估价值近3000万元的无形资产无人问津,最终“白送”给了买家。

  “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意识淡漠、知识产权运营体系不完善等是导致企业资产流失的关键原因。”河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秘书长、中原工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王肃教授告诉笔者,部分高校“重申请,轻管理,转化少”现象比较突出,大量专利获权之后,主要被高校教师用于职称评审,加上缺乏专业运营机构、专利转化运营人才团队,造成高校大量专利被束之高阁,由于每年都要缴纳数额不菲的专利年费,所以有很多有一定市场价值的专利不得不被很快放弃,平均维持时间远远短于国外水平,造成大量的科研研发经费和专利资产轻易流失。

  究竟如何才能实现专利价值?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洛阳轴研)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了通过合适的运营,专利也能成为“香饽饽”。洛阳轴研一直以来为我国航空航天、舰艇导弹等研制各类配套精密轴承。2016年10月,该公司成功研发出一种高铁轴承技术并获得数十件中国专利权,但高昂的费用与人力成本却让这种市场前景极为广阔的技术无法大规模投产。咬着牙投产难免投入过大,影响公司本身运作;让专利“雪藏”则浪费了其蕴含的重要价值。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洛阳轴研的专利被推介给外界。3家来自浙江的民营企业对洛阳轴研的专利“一见钟情”。最终,这3家企业共同出资设立中浙高铁轴承有限公司,洛阳轴研将21件高铁专利及专有技术转让给合资公司,获得9956.55万元技术转让收入,并占公司科技股权40%。差点成为“冷饭”的专利资产,换了个“厨师”,就能成为“佳肴”,这成为河南省专利运营的经典案例之一。

  “进入新时代,要创新财政资金支持知识产权发展方式、助力企业知识产权运营,需要我们做好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接力棒’。”刘怀章表示,河南将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及具有相应领域特色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推动其快速成长,推动建立起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壮大的良好知识产权运营投资环境。(特约通讯员 李建伟 通讯员 吴瑞格)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