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构建“大保护”格局,唱响保护“合奏曲”
发布时间:2020/4/16 16:15:34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下称《意见》),着眼于推动我国知识产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把加强社会监督共治,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提升到了新的政治站位和战略高度。《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和建立健全社会共治模式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了专业技术支撑是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保护水平的有效手段。

  推进体制机制建设

  2016年3月,为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配合,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原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升格扩容为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召集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由28个扩大为31个。这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了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重大部署。按照中央部署,重组后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主要负责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做好专利、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的注册登记和行政裁决,指导商标、专利执法工作,以及统筹协调涉外知识产权事宜等。

  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我们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的重大举措。”申长雨指出,中央明确提出,要整合工商、质检、食品、商标、专利等执法职责,解决长期以来分头执法的问题,知识产权也是综合执法的重要内容。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指导推动商标、专利的执法工作,深入开展商标、专利执法维权行动,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效果,更好地打击各类侵权行为,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效果。

  2019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在北京揭牌成立,该法庭主要受理专利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上诉案件。截至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设立了3个地方知识产权法院和21个知识产权法庭。2018年,全国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达到20多万件,实现了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专门化、管辖集中化和程序集约化。

  实行多元共治模式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联合相关部门,运用多种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加强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联动,加快构建行政和司法两条途径“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保护模式,同时充分发挥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引入社会共治。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开展知识产权仲裁调解机构能力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提升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工作效能为工作目标,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仲裁调解机构能力建设,推动知识产权仲裁调解成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支撑。

  经过遴选,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中国专利保护协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29家机构为首批能力建设知识产权仲裁调解机构,并开展为期2年的能力建设工作。首批29个机构分布在北京等14个省区市,主要包括人民调解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仲裁、调解等多元纠纷解决方式,具有自主性、灵活性、便捷性等特点,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的重要补充,能够有效解决知识产权司法和执法人员不足问题,是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效率的重要手段。

  加强专业技术支撑

  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多个领域,而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加强专业技术的支撑,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的效率。

  2019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检验鉴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旨在加强商标、专利行政执法技术支撑,切实提高商标、专利侵权判定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的规范和指导。该通知明确了探索工作体系、制定工作规范、建设工作队伍、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工作模式等试点目标,提出探索跨部门跨区域协作机制,明确检验鉴定业务内容和机构人员资质条件,加强信息化工作支撑等试点任务。目前,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入选首批22家试点单位。

  同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技术调查官参与知识产权案件诉讼活动的若干规定》,提出在审理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的人民法院将施行技术调查官制度。据统计,5年来,技术调查官、技术咨询专家共参与3813个案件,提供技术咨询6753次,出具技术咨询意见1489份,参与庭审2379次,参与勘验、保全375次,有效破解了技术事实查明难题,大幅提升了案件审理质效。

  提升公众保护意识

  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努力,还需要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良好氛围。

  多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众介绍知识产权工作的最新进展;每年举办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集中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的典型案例;连续多年发布年度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专利调查报告,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海报设计大赛和知识产权公益广告征集活动,吸引社会公众广泛参与;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和手段,先后推出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微博、政务微信。就在不久前的4月1日,即专利法实施35周年纪念日当天,国家知识产权正式发布官方抖音,构建起新媒体宣传矩阵。

  有业内人士指出,知识产权保护涉及注册登记、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裁判等,这决定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能用单一的模式和手段。只有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才能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唱响知识产权保护“合奏曲”。(孙芳华)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