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平台促产业 集优势蓄动能
发布时间:2021/2/7 16:39:43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一组专利让研发团队赚了4亿元,这个真实故事发生在2017年。那一年,山东理工大学与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专利技术独占许可协议,学校授予公司20年专利独占许可使用权(美国、加拿大市场除外),公司总计支付5.2亿元,研发团队分得4亿元。

  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以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为载体,“十三五”期间,我国专利的价值正在加速实现。专利运营工作质效双升,不断提升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含金量。

  最新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专利转让、许可、质押等运营(以下统称专利运营)的总次数达到138.6万次,是“十二五”期间的2.5倍,年均增速达到23.7%,超过“十二五”平均增幅9个百分点;专利质押融资金额达到4705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3.1倍。2020年专利运营次数达到40.5万次,专利质押融资金额达到1558亿元,均是“十二五”末期的2.8倍。

  ——发明专利、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跨省域专利运营数量大幅提升,质量效益大幅提高

  “十三五”期间,我国对专利运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6年召开的“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中,也都对专利运营作出明确部署。

  五年来,这些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落实,我国专利运营工作实现快速跃升。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发明专利运营次数占比稳步提升,共有78.5万次专利运营活动涉及发明专利,比“十二五”期间增加51.1万次,占全部专利运营活动的比重达到56.7%。特别是2020年,发明专利的运营活动占比达到59.9%,创历史新高,技术含量更高的发明专利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市场化运营。

  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运营更加活跃,“十三五”期间,共有30.5万次专利运营活动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十二五”期间增加16.1万次。

  ——企业、高校院所、中西部地区专利运营数量快速增长,重点主体和区域专利市场化运营能力快速提升

  2018年,针对贵州省部分贫困村水源点硫酸盐超标这一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下称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引入炭砂滤+膜过滤设备,有效解决了月亮河3个村47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这得益于中国科大徐铜文团队突破国外技术垄断,以专利作价入股并有效推进产业化进程。如何让更多的高价值专利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各地纷纷展开探索。

  “2016年,我们完成从专利数量到质量的转变,随后就是知识产权的‘大运营’。”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李永杰告诉记者,2018年,该公司推动设立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推动行业抱团发展。“比如有些主机厂的专利在主机厂发挥的效能未必会有在零部件厂商发挥得更大,我们就是要在联盟中开展专利运营,让专利发挥更大价值。”

  “十三五”期间,这样的案例不断涌现,高校院所创新源头供给作用更加凸显、企业专利转化运用主体地位持续巩固。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高校院所转让、许可专利7.6万次,是“十二五”期间的2.5倍。2020年,企业作为专利受让人、被许可人以及质押出质人的比例达到93.3%,较“十二五”末提高2.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中西部地区专利运营能力快速提升,成为拉动全国专利运营工作的重要增长极。“十三五”期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专利运营次数合计达到30万次,是“十二五”期间的3.2倍,年均增速达到33.6%,超过“十三五”期间全国平均增速近10个百分点。

  ——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达到37个,对全国专利运营工作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自2017年起,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财政部支持4批37个重点城市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入选城市的主要目标是,推动知识产权与创新资源、金融资本、产业发展有效融合,构建要素完备、体系健全、运营顺畅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在3年时间内,知识产权转让、许可数量年均增幅20%以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和项目数年均增幅30%以上。

  几年来,入选城市在专利运营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已经成为推动全国专利运营工作的重要增长极。如苏州基本建成“创新+知识产权+资本+产业”的开放、多元、共生的知识产权运营生态系统,知识产权运营引导基金投资的两个公司在科创板成功上市;浦东持续推进国际运营(上海)试点平台建设,通过交易机构完成了172宗科技成果交易及鉴证服务项目,知识产权交易及运营服务额共11.35亿元;广州连续三年成功举办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促成知识产权合作意向金额101.47亿元,实现专利和商标交易金额共计14.86亿元。

  数据显示,启动建设以来,四批37个重点城市的创新主体共开展40.7万次专利运营活动,获得1680.9亿元专利质押融资。2020年,37个重点城市专利运营次数达到18.8万次,专利质押金额达到808.9亿元,分别占全国的46.4%和51.9%;专利运营次数同比增加39.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7.5个百分点;专利质押融资金额同比增加54.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3.3个百分点,有力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

  乘势而上再出发,面向“十四五”,我国正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益,优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以高效益知识产权运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吴 珂  通讯员  吕 律  王明辰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