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 智创未来
发布时间:2021/10/18 16:24:40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第十七届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掠影

  编者按

  金秋的太湖之滨无锡,第十七届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下称无锡设计博览会)如期而至,让这里的自然风光之美和工业设计之美交相辉映。此届博览会上,不仅汇聚有高铁车厢、“奋斗者号”潜水器等“大国重器”实体模型,也有小天鹅洗衣机、海尔空调、公牛插座等消费品工业设计作品,诠释着“心之所向·智创未来”的博览会主题。本报记者特从中国外观设计金奖、最新创意、知识产权保护、碳中和和奥运文化五个角度出发,带来创新者的精彩设计和专家的真知灼见,让读者切身感受外观设计中的科技之美。

  创新厚积薄发 金奖含“金”十足

  81件中国外观设计奖作品,是当今设计领域的最新代表。作为此次无锡设计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十二届中国外观设计金奖在开幕式上颁发。10个金奖项目以视频形式在开幕式上亮相,并在展区进行实物或模型展示,奠定了展会高质量创造的主基调。

  记者发现,很多外观设计金奖项目背后,还拥有多件发明专利作为技术支撑,这都是研发人员长期在领域内开展创新厚积薄发的成果。

  大型客车作为城市主要交通工具,往往给人留下样式单一、呆板的印象。在此次无锡设计博览会上,2辆客车被置于展区中,整车采用一体化设计,流畅简洁的车身线条令人眼前一亮。其中一辆车就是第二十二届中国外观设计金奖获奖产品。这款车在2018年进入市场之初服务了首届进博会,获得广泛好评,目前已实现销售额47.6亿元。

  “本设计采用‘一半人文,一半科技’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中巧妙融入城市和科技元素,让公共出行成为一种快乐体验,让车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是该款车的设计方,其副总经理曹中彦在获奖发言中介绍,宇通客车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专利布局已覆盖三电、智能决策、远程控制、车路协同等核心技术领域,涉外申请覆盖欧盟、美国、以色列、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有力支撑了公司海外战略的实施。

  同样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金奖设计,还有公牛集团有限公司推出的插座(GN-U303U)。该设计将10余个充电插口集成在60×60毫米的“魔方”中,凝聚了设计人员的巧思。“要把所有插口集中在这样小的体积中,不是模块的简单折叠,而是要进行复杂精细的内部结构设计。”该项目主要设计人高诗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于研发人员积累的大量插座设计技术经验,该产品只用了半年就设计完成,兼顾了外观、功能和安全特性。小小插座除拥有外观设计专利外,还有多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飞依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的彩色超声诊断仪同样获得了第二十二届中国外观设计金奖,该产品的另一项相关技术还获得了此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在我国偏远地区和一些贫穷国家,义诊团将医疗服务带入这些地方时,轻巧便捷的医疗器械十分有必要。我们的彩色超声诊断仪就是这样一款产品。设计人员在产品内部结构上进行调整、精简;在材料上采用镁铝合金,更加轻便;在外观上将灵动元素与中国传统元素相结合,符合现代大众审美。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服务国内200多家三甲医院,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彩超品牌经理纪敏告诉记者。

  每一届中国专利奖,都激励着广大科技人员持续创新的热情。在外观设计金奖展区内,很多获奖项目相关负责人都认为获奖是对自身设计的激励,同时感慨于我国外观设计蕴含的发展动力。在这一平台上,外观设计金奖的外观巧思与美感在展会上全面呈现,展会也因金奖项目而焕发更加耀眼的光彩。

  新创意描画智慧“全景图”

  智慧生活,从“新”出发。智能汽车、魔方插座、文创产品……此届无锡设计博览会,新材料、新设计、新技术集中涌现,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传统与前卫的碰撞,还是设计与科技的融合,新创意无不是其中的源头活水。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展区前,“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模型(如图1所示)摆放在醒目位置,其亮眼的涂装配色以及酷似大头鱼的外观设计吸睛无数。“在涂装设计中,‘奋斗者’号创造性地采用了一种水下耐压反光材料,增强了潜水器在海底的视觉识别度,使得其在漆黑一片的深海开展多装备协同作业时能够被快速发现。”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徐伟哲告诉记者,“奋斗者”号外观所涉及的总布置、水动力外型、灯光布局、人因工程等设计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它是目前国际上唯一一个能够同时搭载3人下潜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其海底作业能力全球领先。

  大国重器“硬核”亮相,日常用品同样设计精良。在江苏本土品牌新日电动车展区,一款颜色炫彩、外形独特的跨骑电动摩托车吸引众多观众试乘。“这是我们曾获太湖奖产品组银奖的MIKU SUPER智能锂电车,其采用了独特的悬浮式坐垫设计以及机械四连杆结构后平叉设计,满足了年轻人对时尚个性的追求。”新日电动车展区工作人员尹东旭介绍,这款摩托车共计拥有19件专利。

  传统和革新的碰撞与融合是此次无锡设计博览会的一大特点。懒人便利店、XX Space等创意展区引来大批年轻人“打卡”,尽显潮玩设计的活力;“四时应物”、宜兴紫砂等传统设计作品在数字科技的助力下,传递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故宫博物院可以说是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经过一年的研发,我们终于让14米高的‘天灯’和‘万寿灯’于2019年春节再度在乾清宫前竖立起来。精心的制作才能展现出文物原本的面貌,每一处细节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练,人们在万寿灯下合影,再现紫禁城过大年的喜庆。”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以“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为例,向参展观众分享了故宫博物院在文创产品、数字沉浸体验等方面的创新经验,讲述着中国传统设计之美的传承与延续。

  用设计彰显新旧融合,让科技助力美好生活,相信在创新的加持下,越来越多的设计作品将在无锡设计博览会上绽放夺目光彩,共赴创新创造的美好未来。

  保护奏响创新“协奏曲”

  “设计改变生活,创意需要保护。”此届无锡设计博览会上,保护元素随处可见,如一张弓蓄创新之势,似一把琴奏创意音符,奏响创新与保护同频共振的美妙乐曲。

  在博览会现场的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前,陆续有前来咨询的企业参展商(如图2所示)。“一旦接到知识产权侵权假冒投诉,我们会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第一时间组织执法人员前往现场展开调查,及时处理展会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现场工作人员蒋燕告诉记者,截至10月13日上午,此届无锡设计博览会期间,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已累计发放宣传材料300余份,出动执法人员13人次,现场检查参展商20余家。

  展区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是我国开展外观设计保护的一个细胞单元。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外观设计等各类知识产权的保护,持续激发创新创造热情。今年9月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进一步提出,要探索制定外观设计等专门法律法规。国家知识产权局目前已在全国设立了28家涵盖多个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对外观设计展开集快速授权、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加快推进我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

  各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同样值得关注。在无锡设计博览会上,无锡市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成立。该联盟将通过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标准等在政府、行业、企业之间构筑起资源共享、开放协作、互通互联的交流平台,着力提升无锡全市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

  “工业发展领域,外观设计一端连接着人文社会的体验,另一端连接着底层技术,因而设计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高对于提升工业制造能力具有显著作用。”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易继明在无锡设计博览会开幕式后的主旨演讲中表示,和发明专利侧重于技术不同,外观设计专利更追求美观,重视消费者的体验。对此,应在专利法的基础上探索制定专门的外观设计保护法律法规。

  “知识产权和创新之间,在产学研层面要有良好的互动,否则就像是‘两层皮’,不利于实体产业的发展。”在设计与知识产权保护主题论坛上,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薛鹏道出了知识产权在设计创新中的重要性,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开出“良方”。

  保护与创新相互呼应、交相融合,在此届无锡设计博览会上共同演奏出一曲灵动的设计“协奏曲”。

  设计披绿装 助力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经济自身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在此次无锡设计博览会上,很多设计都与绿色、低碳密切相关,为绿色发展增添动力。

  第二十二届中国外观设计金奖的多个获奖项目都契合了低碳主题。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将自身获得的“汽车”中国外观设计金奖项目中的技术应用在了新能源车上,受到消费者好评;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的获奖专利“充电桩”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能;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客车(Q)”让公共交通充满美感。

  “全国各族人民都在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而努力,清洁能源利用是一个有效途径。”在无锡设计博览会开幕式后的主旨演讲环节,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表示,只有掌握清洁能源的关键技术才能保障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这也要求相关专利质量进一步提升。

  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房屋的过程中要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如果以特殊膜材料像吹气球一样吹制“房屋”,将极大地减少建筑能耗。在这一设计理念下,去年3月,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苏运升的团队与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大集团)开展产学研合作,合力开展核酸检测实验室的研发,并在一个月后取得研发成果,随后快速在机场等多个场景中快速投入使用。“我们将其命名为‘火眼实验室’,意为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样,让病毒无处遁形。”苏运升告诉本报记者,该研发产生的专利由校企共同登记后授权生产商使用,华大集团获得产品采购单后再向同济大学支付5%的知识产权转化费,形成研究到生产的闭环。

  “火眼实验室”设计(如图3所示)是无锡设计博览会活动之一的第十届太湖奖设计大赛所颁授的唯一一个至尊奖。此届大赛的主题是“知识产权、绿色生活、可持续产业”,获奖设计多与“绿色”有关。“设计不仅是外观的问题,当我们从产品设计的全流程思考,就会涉及原材料、生产制造过程、回收降解等多个方面。因此,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就要尽量思考对环境减少伤害。”太湖奖专家评委会主席辛向阳阐述了大赛主题的设置理念。

  此届无锡设计博览会上低碳设计无处不在。“四时应物”展区运用了可回收利用的杜邦纸材料;徐州工程学院展示的菌糠固沙新材料能够有效促进沙子的团聚性、保水性和树木生长……绿色的工业设计成果正为全人类创造着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设计之光点亮奥林匹克

  看,现代奥运会的第一支火炬在岁月流逝中历久弥新;品,历届冬季奥运会海报在时空交替中相互致敬。本届无锡设计博览会期间,IP动能—奥林匹克中国行展区内,奥林匹克文化与设计交相辉映,上演着一场场力与美的视觉盛宴。

  “创新与奥林匹克运动一路相伴而行。”中国跆拳道协会副主席吴静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奥运会火炬的形状和设计不断更迭。拥有独特造型的火炬不仅成为传递奥运会圣火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承载着每一届主办国的文化底蕴与科技力量。

  从1936年至2020年,从柏林到东京,记者在此次展出的十余件奥运会火炬前驻足,感受外观设计对奥运精神和文化的独特表达(如图4所示)。其中,银红相间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雕刻着“祥云”图案,如一卷精美的中国传统纸卷轴,在展区内熠熠生辉。

  “今年2月,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外观设计正式对外发布。当前,火炬‘飞扬’已运至雅典,将于近日用于圣火采集仪式。”北京奥林匹克文化促进会、奥林匹克博览会组委会策略总监夏文汇告诉本报记者,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此次博览会还展出了2014年、2018年的冬奥会火炬,尽显设计者的匠心。

  与奥运会火炬相呼应的是展区内陈列的历届官方冬奥会海报。自1924年第一届冬季奥运会以来,海报作为冬奥会的一面“旗帜”,凝结着各国设计者的智慧与心血,将奥林匹克文化用艺术的形式传达给每一位参与者,在满足观众视觉享受的同时,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奥林匹克文化。

  “每一个奥运会火炬、每一张冬奥会海报在内的所有奥林匹克资源都受到知识产权保护。”夏文汇表示,在开展奥林匹克相关设计的商业化推广过程中,奥林匹克博览会组委会只与奥运赞助商开展合作,非奥运赞助商企业无权使用会徽、火炬造型、吉祥物等奥林匹克元素,以此强化对奥林匹克标志等知识产权保护。

  此次奥运会设计作品的展出是2021无锡·奥林匹克中国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奥林匹克中国行系列活动以推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为核心目标,计划在2021年至2023年间以不同形式的主题展“零距离”深入城市、走近公众,让奥林匹克精神传得更远、更深。

  设计之光点亮奥运特色展区,创新之火点燃奥运设计热情,越来越多的公众正通过无锡设计博览会,感受奥林匹克设计的独特魅力,体会“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

  (本版文字由记者 吴 珂 实习记者 薛佩雯 采写,图片由记者 曾 嘉 摄影)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