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云南】谱写知识产权发展“合奏曲”

  • 发布时间:2022/4/25 15:29:15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   开局关系全局,起跑决定后势。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历史性节点,云南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为主线,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道路上焕发新的气象,书写云南省知识产权事业新的时代篇章。

      强化顶层设计

      绘就发展“蓝图”

      从2021年春天出发,我们踏上新的征程。这一年,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云南省政府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不断完善,副省长主持召开联席会议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省加强统筹谋划,推动16州(市)建立州(市)人民政府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工作格局。4月,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18条措施,细化各级各部门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工作和职责,推进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8月,《云南省“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发布实施,绘就了未来5年发展蓝图,全省锚定目标奋力前行,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激发创新活力

      畅通运用“血脉”

      知识产权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贯穿其中。去年,云南省大力实施地理标志促进运用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强县(园区)工程,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组织评选云南省专利奖,促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

      乡村振兴,地理标志促进运用工程提供强势助力。去年,《云南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印发实施,以“培育一个地标、形成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为目标,以粮食、茶叶、花卉、水果、咖啡等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实施载体,启动实施了16个地理标志促进工程项目。项目打造一批“滇字号”品牌,实施带动农户10万余户,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民就业20余万人,累计经济效益达36亿元。“勐海茶”地理标志产品实现毛茶收购价平均提高每公斤25元以上,带动1.8万人脱贫;“牟定腐乳”加强产品检测,15家企业完成换标工作;“蒙自石榴”使用标志企业从无到有,已发展到18 家。

      激发创新源头,知识产权强企强县(园区)工程精准发力。去年,云南省知识产权强企工程项目、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相继实施,聚焦云南重点发展产业和高质量创造的“生力军”, 确定一批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贯标认证企业,有效提升云南省重点产业园区、企业的知识产权运用水平。

      促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组合拳”打通运用“血脉”。发布《云南省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1—2024年)》,畅通技术要素流转渠道,对专利转化成效显著的企业、高校院所和服务机构(平台)予以优先支持。制定《云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方案》,与7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知识产权融资运营合作,专利、商标质押共计29项,涉及专利128件、商标95件,金额4.2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强化协同配合

      筑牢保护“屏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2021年,云南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知识产权保护重点任务,着力抓好云南省《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的落实,加快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格局。

      一年来,云南省坚持日常监管和重点保护相统一,行政裁决和行政处罚同推进,案件督办和业务指导互促进,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专利商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加大驰名商标、涉外商标、地理标志、特殊标志等的保护力度。指导昆明市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期间加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2021年,云南省共查处商标案件案值404.9万元;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90件,办理假冒专利案件65件,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完善行政裁决和司法审判衔接,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措施。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与省知识产权局建立知识产权民事纠纷司法审判和行政调处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特点,统一受理和开展线上线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司法确认工作。

      多元化保护体系,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机制建设。去年,制定《云南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工作规则》,全面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中国(云南)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和重点区域重点市场维权援助工作站工作深入开展,形成了覆盖省、州(市)、县三级维权援助工作体系。中国(昆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将面向生物制品和装备制造两大产业,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优化服务“网络”

      提升服务效能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是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的基础保障。云南省持续加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印发贯彻落实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12条措施,为推进全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提供保障。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优化公共服务网点布局。去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云南业务受理窗口实现专利、商标“一窗通办”,新增5个商标受理窗口,窗口布局更为合理。一年来,云南业务受理窗口共审核1.3万个专利费用减缴请求;审核推荐发明专利申请优先审查911件;通过线上线下提供咨询服务1.3万余人次,为创新主体提供了便利化服务。全省专利电子申请率99%以上,居全国前列;商标受理窗口共受理商标注册申请及后续业务5573件,方便市场主体就近就便办理商标业务。

      搭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桥梁,提供多维度服务。云南省通过引导和推动各州(市)、各类园区、行业协会、高校成立知识产权信息工作站,指导各类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点面向创新主体开展专利信息服务,有效激发了全省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同时,积极培育品牌服务机构,引导行业良性发展,累计培育国家和省级品牌服务机构9家。

      精准对接需求,服务窗口前移,是云南省知识产权局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重要实践。去年,云南省组织专家服务队,先后深入昭通等6个州(市),举办知识产权培训和对接咨询服务活动10场次,累计培训700余人次,帮助创新主体解决知识产权难题,取得了明显实效。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更需拼搏。2022年,踏上新的赶考之路,云南省将奋力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着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绘就“十四五”十大工程“施工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21年8月,《云南省“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印发,为全面开启云南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5年绘就了“施工图”。

      深入研判,准确布局,谋划长远。《规划》深入分析云南省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基础与形势,明确“十四五”时期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体现新发展阶段知识产权工作新要求。《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围绕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等重点工作部署,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省战略,不断提升知识产权领域的政府治理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更好服务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规划》坚持质量优先,坚持强化保护,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突出特色4项原则,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增强知识产权服务供给、夯实知识产权发展基础等6个方面设定了重点任务。《规划》提出,到2025年,云南省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9件,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超过60万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量超过320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到525亿元,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经费投入显著提升,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立足云南发展实际,突出云南地方特色。《规划》实施“十大重点工程”,旨在坚持总体提升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推动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工程

      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开展“清风”“铁拳”“剑网”等专项行动;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加强中国(昆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建立中国(云南)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加快推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点区域维权援助机构建设。

      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

      完善高价值专利管理,支持知识产权专业机构围绕云南省重点产业,筛选高校、科研院所的高价值专利,建设高价值专利数据库。

      商标品牌提升工程

      加大高知名度商标培育力度,以茶叶、花卉、水果、咖啡等为重点,持续开展省“10大名品”评选。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及知名旅游品牌,形成多样化、特色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建设100个少数民族文化精品。扶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挖掘、整理、记录、研究、出版和数字化保护传承,开展民族优秀文化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

      知识产权强企工程

      到2025年,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优势企业培育,全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优势企业达到700户,支持创新主体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全省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的创新主体达到400户。

      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工程

      加强地理标志培育,建设5个以上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全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总量达到120个。强化地理标志运用,到2025年,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200项。推进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建设,持续打造“高原特色”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加大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推广力度,推动企业利用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促进优质地理标志产品拓展海外市场。

      版权创新发展工程

      完善版权社会服务,构建云南数字版权体系。到2025年,力争创建国家版权示范企业或园区5家,建成云南省版权贸易网络平台。

      植物新品种创新工程

      开展重点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自主培育一批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高产优质突破性品种。培育优质植物新品种,到2025年,获得授权植物新品种数增加130个。创新突破性新品种转化机制,促进种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运用大数据营销传播模式,推动云南优良品种的品牌化建设。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强县(园区)工程

      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示范县(市、区)建设。到2025年,全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县(市、区)达到40个以上,引导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围绕主导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引进、转化、运用,指导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和服务平台,全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达到50个。

      昆明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建立专利密集型产品清单,促进专利密集型产业产值提高。围绕重点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协同运用。建设区域性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区,集聚服务机构30家以上。围绕昆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聚焦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建设3家以上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

      引进和培育知识产权服务高层次人才,建设高水平人才库,加强知识产权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到2025年,全省累计认定知识产权领军人才25人、高层次人才60人、实务人才200人。(特约通讯员 梁丹丹)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